名山名寺石窟
【未解之谜】中国境内的史前避难所
传说的史前避难所竟真实存在?中国的横断山脉,困扰现代科学的未解之谜,谁能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世界十大奇险建筑“悬空寺”的千古之谜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美国《时代》杂志评出世界十大最奇险建筑,山西恒山悬空寺入选。这个寺庙曾在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出现过,诗仙李白云游到此,也被奇景所震撼。
大雁塔的由来
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内,所以又称为慈恩寺塔。这座千古佛塔,为什么以大雁命名呢?
【未解之谜】五台山之谜:清凉胜地的秘密
华夏神州,山水仙境,处处都有神佛显化、祥瑞灵应等古老的神迹存在。在中华北方的腹地,有一处瑰奇壮丽的山峦美景。它有着罕见的外形:五座主峰,耸立云端;峰顶夷平,犹如垒台。它更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与佛家文化结下深厚渊源,既是人间形胜,更是佛国圣地。
【石窟探秘】修行的圣地 莫高窟形制探秘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四大石窟之一,也是历史上的一大文明奇迹。历经千年营造,莫高窟形成了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15尊的文化艺术建筑群,更是一座壮丽无比、辉煌无双的佛国世界。
【敦煌寻梦】归义军时代的盛世余晖
大漠长河之上,汉唐军威雄风远播,有关它的传说从未停止。敦煌石窟中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仍在默默诉说着一千多年前的壮志豪情。那是莫高窟第156窟的一幅长达8米的壁画,展现了一幕将军出巡的盛景。
【敦煌寻梦】长安样式 定格大唐气象
唐朝佛教盛传,相较前朝又有时代的特点。比如唐人崇信大乘佛教,宗派众多,有净土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其中以净土宗最为流行。人们向往的,是佛经中描绘的极乐世界,那里没有战争、灾害、贫穷、疾病诸般苦难,只有欢歌笑语的太平盛世。这种风潮同样反映在石窟的变化上。
【敦煌寻梦】佛法与造像的黄金时代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不见盛唐长安城,不知中华盛世之顶峰;不见唐朝绘塑艺术,不知敦煌石窟造像之精华。唐朝是中华古代最繁华昌盛的时代,敦煌的佛教艺术经过两百多年的酝酿和积淀,也在这时大放异彩。
【敦煌寻梦】富含禅理的经变画
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证悟佛法,从此古印度出现了供人修行的正教。沿着丝绸之路,佛教一路东传,跨越了地域、文字、风俗文化的差异,终于让中华大地的众生听闻佛法、沐浴佛光。
【敦煌寻梦】雕铸灵相 图写真形
推开石窟厚重的大门,流光溢彩的佛国世界扑面而来。西方的古老艺术,中华王朝一千多年的文明,都将自己最虔诚和精纯的技艺献给神佛,演绎出举世惊叹的人间圣境。凝望那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我们似乎到达了与神明最近的距离。
【敦煌寻梦】会讲故事的石窟壁画
在塞外荒漠那片小小的绿洲上,敦煌以丝路重镇、佛教圣地的独特身份,延续着它的传奇历史与辉煌文明。特别是坐落于山谷断崖上的石窟群,穿越千百年风沙,依然用艳丽的色彩、壮观的造型,向每一位过客讲述着尘封的往事。
【敦煌寻梦】西方信仰与中原艺术的交融
北凉以后,中华历史进入了南北对峙的大分裂时期。北方中原自魏晋、十六国后,又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时局动荡,苍生流离,而佛法广传汉地,带来信仰和正念的力量,佛教艺术随之达到新的辉煌。
【敦煌寻梦】北凉石窟探秘
莫高窟,即沙漠高处之石窟庙,是敦煌石窟中最精美的佛教艺术。乐僔和尚开凿莫高窟的第一窟后,法良禅师在其旁边继续营建石窟,随即引发了众僧侣以及自王公贵族至庶民百工的波澜壮阔的开窟造像活动。
【敦煌寻梦】佛法东传的第一站
敦煌城中,一个持锡杖、披袈裟的身影默默地穿行。他法名乐僔,是一位笃志修行的沙门。风尘仆仆的他,走过无数城镇、林野,看遍人世繁华、落寞,他不曾停止,只为寻找一个清静修行、证悟佛法的所在。
【敦煌寻梦】丝绸之路上的明珠
戈壁黄沙,长河落日,塞外的风光雄奇而壮丽。一队队商旅沿着绿洲的方向,一步步走出了贯通亚欧大陆的通道。中华王朝珍贵的丝绸、瓷器及种种文明,西方奇特的物种、艺术、信仰,源源不断地往来、交融,人类的文明也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敦煌寻梦】大漠上的战争史诗
敦煌城,坐落在东西方文化交会的核心地带,千百年来接受着历史赋予它的种种美誉。它有许多称谓:佛教圣地、军事要塞、商贸重镇、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中原与异域文明交会的国际都市。
【敦煌寻梦】历史与梦想的起点
这是一方恢宏瑰丽的佛国世界。慈悲禅定的佛陀、端庄秀美的菩萨、翩翩起舞的飞天、静默恬然的圣徒,用逼真而震撼的方式守护着荒原大漠中的净土。这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历史相册。金戈铁马的北朝,富丽辉煌的隋唐,萧瑟动荡的五代,温柔简淡的宋元,跨越一千多年的历代王朝次第登场,留下了古老的时代印记。这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形神兼备的彩塑、笔法精妙的壁画、卷帙浩繁的经文、古朴灵动的建筑,在信仰和艺术的感召下,凝结成中华传统文明的永恒的巅峰。
【石窟探秘】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踪影
敦煌石窟,既是中华佛教圣地,也是一座深藏于大漠的艺术博物馆。历史上许多艺术大师的真迹早已失传,而那仅见于文字记录的风华,都能在这里找到鲜活的踪影。
【石窟探秘】石破天惊的佛像 预示朝代兴衰
北魏正光元年的一天夜里,河西番禾县的望御山谷的上空,狂风暴雨大作。忽然,一道雷电凌空劈下,地动山摇,崖壁开裂,显露出一块丈八高的巨石。巨石的形态仿佛一位张开双臂、迈步行走的巨人,只是缺失了头部。
【石窟探秘】“黑眼圈”飞天的由来
飞天是佛家文化中最为优美灵动的神明形象。她们凌空翩翩起舞,演绎梵音仙乐,在彩云香花之中,留下曼妙的身影。飞天的美,就如李白咏赞仙女的诗:“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源自信仰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
说起中国的神传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如女娲补天、伏羲演八卦、仓颉造字、黄帝作乐等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其实,五千年来,上天并不间断着给予人间启示,在神州这片土地上留下神佛的遗迹,其中,自东晋十六国起开凿的敦煌莫高窟就是一个光耀夺目的明证。
道家圣地——武当山
由于张三丰神名大噪,曾被多代皇帝寻访、封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多次寻访未果,永乐大帝登基后亦是多次派人探访,最后得张三丰书信一封,传授长生不老之道——“澄心寡欲”。永乐帝得此指点大喜,下令调遣军民工匠修缮武当山,建九宫、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等庞大工程,并赐名“太和太岳山”。张三丰早年的预言得到验证。
【少林古寺】之九:少林浩劫 何寻古风
释迦佛的预言,以及西游故事中的僧人表现,都在现实社会中上演着,也在现代少林寺中发生着。少林寺乱象,是中共系统的摧毁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也是文化浩劫延续至今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少林,“鸣钟生道心,暮鹤空云烟”的空灵消失了;驾鹤乘云的逍遥也被浓厚的商业气息所取代。在世人心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清雅,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何日,少林寺能够再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悠然清宁,重归参禅悟道的庄严神圣?这也许是世人心中的又一个“天问”。
【少林古寺】之八:少林武僧 忠义护国
达摩东渡中土,不但传授禅法,又传授独门武功。少林千佛殿习武脚印、白衣殿捶谱图,就是少林功夫深厚精绝的重要象征。有人曾说,佛门乃是清修之地,练功习武非僧人所为之事。也有人说,在非常时期,僧兵忠勇护国的义举,并非违背佛门戒律,在社稷危难之时,以绝学武功保邦护国,证成真果,光耀佛门。
【少林古寺】之七:康乾盛世 少林龙庭
康乾盛世,气度雍容,其繁华也可媲美汉唐。大清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以文治武功,统领满汉蒙,远交天下诸国,可谓盛极一时。少林寺随着历史的车轮步入大清,迎来满洲沉雄健朗的王国气象。在帝国的福荫下,少林寺跃身为帝王龙庭,迎接清廷君臣悠游林泉,寄托旷达。
【少林古寺】之六:大明朝野 向禅慕佛
明朝《永乐大典》记载了《帝师问答歌》,也称《烧饼歌》,是大明军师刘伯温向朱元璋讲的后世预言。刘伯温说,末法时期真佛不在寺院中,济世救人的弥勒佛掌握着“元头教”,意思是掌握着万法的源头,一切的根本。未来佛(弥勒佛)下世传法时,届时万法归宗。刘伯温的预言和朱载堉的绘画表现的内涵,不谋而合。
【少林古寺】之五:大哉乾元  广被禅风
朝代不同,帝王有别。从圣王教化、礼乐诗歌、经典文籍传下的道德规范,也会随着王朝的兴替,不断的从塑更新。蒙元帝王成吉思汗、忽必烈力振天纲,再造乾坤。因此,汗廷国风忠孝宽仁,充满雄文壮武的气息。帝国气势磅礴,阳刚雄伟,少林古寺随着刚健的乾元气象,荟萃出新的精华。
【少林古寺】之四:金国游龙 复振少林
宋朝历经繁华,国运走向衰微。此时,天命转向女真,少林也随之迎来新的国主。缔下“明昌之治”的金章宗,就曾尊称一位僧人为“红蓼花”。宋金兵祸之后,少林陷入凋敝。正是得益于金国的游龙,少林才得以重振山门。
【少林古寺】之三:繁华北宋   宏伟纶音
宋朝文士登临嵩山,游览少林,但见巍巍碑碣旌表天地,又感炯炯慈光遍照古今。士人于山林之中,听闻晨钟暮鼓。悠然间,仿佛亲见千佛朝宗、少林武功天下独步。置身此情此景,那些厌倦纷争的名流士子,达官显贵也幸得上天垂顾,以慧眼静观大千,于松涛之间静听普世的宏伟纶音。
【少林古寺】之二:盛世隋唐  敬慕佛门
少林自北魏开山之后,步入繁华富庶的隋唐。盛世天朝的光辉,映衬着帝王将相、名流雅士的超然胸怀。行道宴坐桂月之下,花发钟鸣相伴缤纷,犹如行云流水的悠远空灵,也正从隋唐士庶的身上,悄然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