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茶趣
茶话(十三)
生日家宴,煮普洱当热饮,冬天吃得脚心发热。过后,吃蛋糕配红茶,异常香甜。茶入家宴,其乐融融。茶为国饮,天下太平。茶至俭至善,平和而具深蕴,最使人潜移默化。茶水入肚,茶性入心,久饮肌骨轻通仙灵。茶圣陆羽,虽无孔子之大,也如孔子之精。茶人欲复茶道,喝茶不济煮茶去。
茶话(十二)
不浓不淡最好,浓到不苦淡到不薄也行。同样的茶,十个人会泡出十种味。虽然只是些微差别,但那正是不同风格。茶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的最大特点是变化。茶之奇妙,在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捕捉茶最佳变化的过程中,心在不知不觉的恢复本能,这就是茶道的奥秘。凡有利于心,皆可谓之道。喝自然的茶,明自己的心。
茶话(十一)
难求易失,聚集精气神泡出茶的色香味,一气呵成。茶道,一个动作不多,一个动作不少。茶美,源于细微的积累。泡好茶修好心,人若成仙茶亦灵。茶如此利我们,我们如何利茶?敬天爱地,天人合一。
茶话(十)
身心柔静,品茶从入口到下腹的千般滋味,已然忘我。对茶的色香味,重视而不注重。道在人心,一不在口腹。身动而后心动,润物细无声。茶集美善一身,一肚衷肠诉于有缘人。没有为她生命的绽放与逝去而感动流泪,就没有明白茶的内涵之于人的意义。
茶话(九)
水壶,三位一体。放茶如放盐,斟酌再三。水温如观火,一瞬即逝。老壶如老校,倍增茶香。和谐如茶,执行如水,地方如壶。如果官员是好壶,白水也可泡出茶香,真能无为而治。如果劣迹斑斑,只会糟蹋好茶,浪费好水。
茶话(八)
茶是水的艺术,遵循传统,应为茶之正道。以茶入禅,应为茶之至道。茶之缘深且广,入世出世只在张口闭口之间。所谓茶话,喝茶聊天,十分自然。酒会过后一片空白,茶会过后犹在品味。惜茶惜人惜缘,也许此次相聚过后,可能永远不会再见。
所谓茶道,借茶言道。道生天地,天地生茶,茶中有道。水对于生命已经是恩赠,茶更是奢侈。我们只是无休止的向自然索取,而又回报给了上天什么呢?得喝好茶是福气,证明心还有感觉。惜缘吧,不仅仅是茶。
一杯茶已经深不可测,一个人更是难以捉摸。一个人喝一杯茶,一定会有所得。茶杯轻握在手,茶水入肚完全能消受,真实的拥有。生命太浓如酒,难以控制。生命太淡如水,了无生趣。不浓不淡,品茗论道学神仙。
心神不宁,茶道无存。静中惊天地,定里换乾坤。茶本世间俗物,茶美而心愈静。因茶而忘俗,因心而忘茶,因道而忘心。镜能照面,茶能照心。茶能承载人赋与的精神,人能领悟茶本身的内涵。品茶,是人与自然造化的良性互动。
水为茶母,壶为茶父。壶刚水柔,茶性毕露。喝别人泡的茶,总不如自己泡的亲切,有如养子亲子之别。古时贵为至尊,也会亲自泡茶。茶道森严,好像为人父母力求尽善尽美。没有深切的呵护,何来四溢的灵气?
没有什么比茶更能溶于水,没有什么比水更近于道。茶的灵魂入水,水的灵魂入心,心的灵魂入道...
茶铺里高高的橱柜置放着铝罐,罐上的红纸写着“乌龙”、“冻顶”的毛笔字,映在赭色桧木长桌上,拉长了的笔划显出文字的朴拙...
杯水馨暖,人情纯好,复有院中轶闻,浅啜间恍忆昔时茶人诗句:“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喝茶醒神,读书清心,伴着雨打树叶的声音,此刻万虑俱释,心宁神谧……
诗、文、书、画全才的苏东坡对茶艺也相当专精,因此同好每有新茶,总不忘给东坡品评。
据专家考证,〈萧翼赚兰亭图〉存世有两摹本,北宋摹本现藏于遼寧省博物馆,南宋摹本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茶书画︰萧翼赚〈兰亭序〉(上)
据考古发现,唐朝名画家唐立本是唐朝品茶图绘画创作的第一人,他一生的茶画创作共十三幅,其中以〈萧翼赚兰亭图〉最为传神,在茶、画界占有极高地位。
陆游精通烹茶之道,经常亲自烹煮香茗,并写下诗文记录当时心情。
(shown)欧阳修认为品茶需水甘、器洁、天气好以及共同品茶的客人也要投缘,再加上新茶,才可达到品茶的高境界。
(shown)杨万里品茶、爱茶,也欣赏茶的清澈澄明的品性,而作为人之道。
中国历代品茶讲究茶艺、茶道,宋朝尤为盛行。宋朝人喜欢饮茶,饮茶不仅仅为品味解渴,而上升成一种高雅的意义,受宋代理学的清谈的影响,宋代的茶道有着清雅、淡泊的特性。
茶道尊崇自然,追求与大自然同化的境界,与茶同食的茶点心,一般也以淡雅为佳。日本饮用较苦的抹茶汤,所以吃茶前要吃一种甜的“干果子”薄茶点心,虽小而甜,但要求营养高、味道好而外形素雅,与浓苦的抹茶搭配相得益彰.............
苏轼对福建的壑源茶情有独钟,他说佳茗似佳人...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婉约,富有感情。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对考古学极下功夫。夫妇俩伉俪情深,可谓琴瑟和谐。
    共有约 5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