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散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在苏轼被贬黄州三年后,于元丰五年而作,同是一地,三篇文章却风格迥异,篇篇精妙,堪称奇文。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一生经历坎坷,后修习佛法,人生境界卓然不同,曾写下了传世名篇----《陋室铭》。
〈说琴〉的主旨,在于强调慎重选择用材与审察合制之器,指出弹奏的要诀,引出做人用世的道理。
过对日常琐事、家常对话的追述描写,颂扬了作者父亲之清廉、孝道和仁慈,赞美母亲之勤俭、贞节和安于贫贱,揭示作者自己不苟合时世、清廉奉公,是基于父母的教诲。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毫无雕琢夸饰之词,虽属墓表,实是一篇优秀散文。
〈师说〉是唐代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阐述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转变风气的作用。
而以岳阳楼为基点,放眼洞庭,极写湖上景色之妙,随着天气的阴晴变化,表现了景色的明丽与惨淡,而作者的一悲一喜,也情随物迁,时时不同。最后,由抒情转入言志,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
韩愈过去不信神佛,这次遭贬,来到潮州,心情抑闷,在痛苦的反省中,开始了由无神论向敬信神明的转变。他在潮州写下了这篇〈祭鳄鱼文〉,劝戒鳄鱼搬迁。他在溪岸上,向神明祈祷后,烧焚了这篇文章,算是向鳄鱼寄发了过去。
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色,往往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坚持不懈,才能领略无限风光。而为人做事,包括治学等等,都是一样,要有志向,有毅力,不半途而废,还要深思而慎取,才能使事业和学问,达到高深的境界。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愤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猿的德行文静稳重,都能仁爱谦让、孝顺慈善。它们群居时互相爱护,吃东西互相推让,行走时排成行列,饮水时遵守秩序。如果有的不幸,失散离群,它就发出哀伤的鸣叫。假如遇到灾难,就把弱小的幼猿,保护起来。
全文以触龙的谈话的为重心,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喻之以利害,充分发挥迂回前进、设身处地的说服策略。
(shown)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苏东坡的一生中曾写了很多的随笔偶记,既不必有什么传统的包袱,也少了严肃的使命感。却多了些温暖亲切,宽和成熟。也成了他极为人所喜爱的作品,〈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盖闻君子耻当年(1)而功不立,疾没世(2)而名不称,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3)。是以古之志士,悼年齿之流迈(4)而惧名称之不立也,故勉精厉操,晨兴夜寐,不遑(5)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若甯越(6)之勤,董生(7)之笃,渐渍(8)德义之渊(9),栖迟(10)道艺之域。且以西伯(11)之圣,姬公(12)之才,犹有日昃(音:仄)(13)待旦(14)之劳,故能隆兴周道,垂名亿载,况在臣庶,而可以已乎?
古人植卉木(1)而有取义(2)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音:宣)草(3)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4),坐右(5)之器以敧(音:七)(6);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7)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8)焉。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1)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2)也,或梗(3)之;其沸也,或炙(4)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2)守文之君,非独内德(3)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1)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2)而侮之。若季子(3)不礼于其嫂,买臣(4)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5),瞻望咨嗟(6);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7),羞愧俯伏,以自侮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8)。
麟(1)之为灵,昭昭(2)也。咏于诗(3),书于春秋(4),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5),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也,鬣(6)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7)、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为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8)。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扶风马孺子言:年十五六时,在泽州,与群儿戏郊亭下。顷然,有奇女坠地,有光晔(音:业)然,被緅(音:邹)裘,白纹之里,首步摇之冠。贵游少年骇且悦之,稍狎焉。奇女頩(音:乒)尔怒曰:“不可。吾故居钧天帝宫,下上星辰,呼嘘阴阳,薄蓬来、羞昆仑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谪来,七日当复。今吾虽辱尘土中,非若俪也。吾复且害若。”众恐而退。遂入居佛寺讲室焉。及期,进取杯水饮之,嘘成云气,五色脩脩(音:修)也。因取裘反之,化为白龙,徊翔登天,莫知其所终。亦甚怪矣。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鹿畏䝙(音:出)(1),䝙畏虎,虎畏罴(音:皮)(2)。罴之状,被发人立,绝(3)有力而甚害人焉。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1)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音:悔)(2)、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3)。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1)数引(2),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生而眇(音:秒)(1)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2)。”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音:月)(3),以为日也。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1),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2),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音:意)杀伐(3)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1)轻(2)侠客。援前在交趾(3),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4)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论议人长短,妄是非(5)正法(6),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7)者,施衿结缡(音:离)(8)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音:眼)、豫之域;获觐(音:紧)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授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迺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