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闻
副刊
评论
体育
娱乐
电子时报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投稿
正体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学世界
史海钩沉
人物春秋
教育园地
预言与传奇
诗词歌曲
诗经
乐府
古体诗
唐诗
宋词
元曲
其他诗词
古体诗词创作
现代诗词创作
歌词歌谣
散文随笔
古典散文
现代散文
名家散文
闲话文史
电影随笔
开卷有得
书序书摘
书评书话
剧本剧作
名言锦句
小说大观
古典长篇小说
古典短篇小说
现代长篇小说
现代中篇小说
现代短篇小说
社会/纪实文学
报告文学
文学常识
认识文学
诗词常识
文法修辞
应用文类
外国文学
外国诗歌
外国散文
外国古典长篇
外国现代长篇
外国短篇小说
大纪元首页
副刊
文化网
文学世界
开卷有得
文学常识
诗词常识
认识文学
诗词常识
文法修辞
应用文类
妙联趣对
诗词常识
唐诗对仗 妙语联珠
唐诗中格律诗的对仗句子,巧妙地运用了古汉语词组的构词法和平仄读音,自格律诗在唐代出现后,古人创作了大量的名篇及对句,这些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值得我们代代相传及诵读。
唐诗
对仗
2020年3月26日 1:40 PM
谈诗词曲写作的守文和创新
中华文化是神传文化,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守文的意思是恪守古人留下的写作原则。因为诗词曲都是由文字组成的,所以这里先谈谈文字。
诗词
陆志仝
2020年1月5日 8:09 AM
书摘:清词选讲
清朝的词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是词这种文学体式的复兴时代。为什么说是词的复兴时代呢?因为从宋朝以后经过了元和明两朝,而元朝兴盛的是曲(如散曲),是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明朝兴盛的是传奇,像汤显祖的《牡丹亭》之类。元明两代流行的是散曲、杂剧和传奇。
三民书局
叶嘉莹
诗话
《清词选讲(二版)》
2019年1月30日 11:32 AM
鹣鲽情深 为什么比翼鸟要双飞?
感情深厚、形影不离的情人、夫妻怎么以比翼鸟、比目鱼来譬喻?鹣鲽情深是什么意思?
中华文化300问
文化典故
比翼鸟
鹣鲽情深
2018年5月23日 3:37 PM
用古汉语的四声朗读唐宋诗词
古汉语的发音四声为平、上、去、入。它是齐梁时期由陆厥、沈约、谢朓等文人创立的;“平”即平声,“上、去、入”为仄声。从那之后特别是唐代开始,文人写诗都是依四声的发音来创作。
汉语四声
唐宋诗词
2017年10月27日 11:05 PM
【诗词常识】“今平古仄”常用入声字表
诗词写作中,若遇到感觉似入声的字时,可对照字表检查,看有无此字。
诗词常识
入声字
2017年4月17日 1:02 AM
【诗词常识】“今平古仄”常用入声字歌诀
应用上,如要写一首律诗,在“应平”的位置须用到“毒”、“缺德”,但总觉得好像是入声字,若是的话用在此处就出律了,须作处理…
诗词常识
2017年4月16日 4:02 PM
诗词议话:“今平古仄”入声字的辨别
作为有志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作为用诗词文化宣扬正义的这一群体中的一员,谁都不想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对不对?何况分辨入声字只是格律诗词学习中的一个小问题。
诗词议话
诗词格律
平仄
2017年4月16日 10:20 AM
【格律常识】变格句式之“对句相救”
与基本格式一样,“孤平拗救”、“出句自救(三四字互救)”以及这条“对句相救”句式,它们都是格律的组成部分,是在格律诗发展史中形成的规则,被公认着,指导着唐宋以来诗人们在这一体上的创作。
格律常识
诗词常识
2017年3月10日 4:03 AM
【格律常识】变格句式之“出句自救”
有些格律诗写作者可能觉得基本格式以外的这些变格句式较麻烦,采取不用的态度。但即使不用,在欣赏古典格律诗与他人诗作时也会涉及到,也须了解,否则,就无从全面、正确分析一些诗的格律。
格律
诗词格律
2017年3月9日 1:38 AM
【格律常识】论“孤平拗救”
格律诗中犯“孤平”的现象在一些诗词网站时有发生,也时常引来一些争议。其实,要避忌它也很简单。针对此病,本文试谈本句自救这种形式。
拗救
格律
诗词常识
2016年12月12日 3:03 AM
唐宋词牌的历史掌故(上)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前身是民间小调,萌芽于隋唐之际,兴盛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为唐宋时代的乐府诗,供宫廷或民间演唱。
唐宋
宋词
词牌
2012年10月5日 10:20 AM
小议诗词“顶针法”
日间与友谈,叹人生苦短、如草木历暑经寒,命短似昙花一现、萤光一闪;纵然百年、神看也是光阴似箭一眨眼。
诗词
2011年10月29日 9:02 AM
浅谈诗词格律
律诗逢双句必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其余单句不可押。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古绝韵律不是很严格,介于古风和律绝之间。
诗词
2010年9月24日 5:01 AM
古代的学问:《平水韵》
(shown)“韵”是构成诗歌音乐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古人写诗、填词都离不开它,我们今天在欣赏和创作旧体诗词时也同样需要掌握有关它的知识。
2010年5月20日 7:25 AM
诗词常识(十):后记
唐诗和宋词被称为中华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其中的许多精品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被人们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在这里要顺便提及的是,“元曲”也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其独特的美,而且由于它一直伴随着戏剧而存在,其音乐美较之诗词还更有其高妙之处。
诗词常识
2010年1月28日 7:25 AM
诗词常识(九):词谱
虽然词是在宋代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独特的文学形式,但记录各种词牌及其变体的词谱专书却是在明代才正式流行的,而清代才是研究和出版词谱专书的丰收时代。
诗词常识
2010年1月19日 8:09 AM
诗词常识(八):词律
格律诗本身就是自带音乐的,有其音乐美的固定模式。词的格律要求比诗更严,变化更复杂,因此词实际上携带了更多、更复杂的音乐因素。
诗词常识
2010年1月8日 8:21 AM
诗词常识(七):律诗
不管五言或者七言的格律诗,其句子都只有四种基本的平仄结构,一旦第一句确定了,并且每一联都满足“粘对”原则的话,则全诗每一句的平仄结构也就完全决定 了。因此律诗的平仄结构(无论五言或七言)也只有四种基本的格式……
2009年12月29日 7:15 AM
诗词常识(六):对仗
“对仗”为诗歌带来了具有深刻内涵和微妙影响的“对称”美。“对称”是宇宙显现给人类的最基本法则之一。它在包括科学、文学和艺术在内的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着丰富多采的反映和表现。
诗词常识
2009年12月22日 2:28 AM
诗词常识(五):绝句
为了找到“诗”应该有的声律结构,我们不妨从“歌”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歌的每一乐句有声音的高低变化,对应着诗句的平声和仄声字的交替应用。
2009年12月6日 10:03 PM
诗词常识(四):押韵
从三岁起就可能读一些诸如《声律启蒙》或者《训蒙骈句》之类的诗词启蒙书。小孩子扯开喉咙大声读“云对雨,雪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对雾濛濛”[1]或者“天转北,日昇东。东风淡淡,晓日濛濛。”[2]天长日久读得多了,再加上做对子的练习,自然就知道哪些字押哪一个韵,哪些是平声字、哪些是仄声字。
2009年11月20日 7:28 AM
诗词常识(三):平仄
但我们讲平仄只是为了“用其精神”,把它作为一种调节诗词音乐感并使内容和形式更加和谐的一种手段…
2009年11月5日 7:33 AM
诗词常识(二):句读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写起字来一个接一个地没有间隙,因此读一篇文章时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断句”(找出从哪里到哪里是一句话)。
诗词常识
2009年10月23日 1:27 AM
诗词常识(一):前言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是由孔子删订的《诗经》。它由“风”、“雅”和“颂”三部分组成…
2009年10月9日 8:24 AM
浅谈诗词韵
这里想说的诗词韵,不是格律与押韵,而是诗词背后的内涵。一个对仗押韵完好的诗词,未必具有极佳的“韵”味。
天雪
2009年7月24日 7:13 AM
赋是如何写成的(下)
还有一种文体形式也属于赋的一种,就是“铭”。 铭是中国古代刻于金石或器物上的一种押韵文体,多用于歌颂功德与昭申鉴戒。它其实是属于骈文体的赋,最著名的是刘禹赐的〈陋室铭〉:
明珠
2009年2月18日 11:43 PM
唐诗中的神韵
中华的传统文化贯穿了对天地神明的敬仰,上古的圣王依天地之法则,创造了中华文化,并以道德教化世人,无为而天下治。据《易经.系辞 下》记载:“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唐朝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顶峰时期,唐诗就是那时应运而产生的;唐人从皇帝、文人到庶民无不敬奉天地神明。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神的敬仰,对道德的崇尚,根本就不可能产生唐诗。
唐诗
神韵
2008年1月7日 9:05 PM
“元旦”、“新年”二词考证
“元旦”一词,汉代以前称“元日”,据《尚书‧尧典》记载:“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汉‧孔安国(孔子的十一代孙)注曰:“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也就是说正月初一这天,舜接受了尧的禅让。又据《礼记‧月令第六》记载:“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元旦
明珠
岁时礼俗
2008年1月7日 5:01 PM
麦立:蜕变
无数次蜕变无数次苦痛换得今日的美丽但为何极盛即是极衰欢乐总带泪水美丽却是衰老
麦立
2008年1月7日 6:11 AM
1
2
共有约 48 条记录
圣日芳时(七绝七首)
中华传统母亲花是哪一种?
【经典小说选登】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一种情景开启记忆 一声召唤令人醒悟
微不足道的小善利己利人 让自己更幸福
学会放下,幸福就来了!
【救世古鉴】偏执灭佛的可怕后果 遭五刑株连五族
夏祷:美的诞生
才能出众护国大将军 因一句话遭现世报而绝嗣
我们使用cookies来了解您如何使用我们的网站并改善您的用户体验。这包括个性化的内容和广告。若您继续使用我们的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 Policy)和使用条款。
更多信息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