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艺术 文学 连载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游 保健 移民 职场 投稿

新闻 评论 社区 科技 网闻 体育 娱乐 突破封锁 关于我们

我觉得大家好像替“三”这个数字套上了框架。可能是因为我们很习惯三局定输赢,所以只要超过三次就会强烈认定:“已经到底了!”有些事情对方一次就改得过来,也有些事情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调整,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是取决于那个人的能力,但我却照自己的意思判断并划清界线说:“同样的话不要让我说三次。”
温馨家庭

当别人笑我们“傻”时,没关系,因为,我们正在抱持一份热情与傻劲,去做一件“让自己快乐、进步、突破的事”。没有“傻劲”与“冲劲”,人就会变得很平凡、很普通、很没有斗志。

整理收纳领域里有一个黄金区的概念,比方说床底下的抽屉、关起门的衣柜等,都可以在方便拿取的前提下尽情地收纳,尽量降低视觉噪音。

有一个让自己做家事更开心的小撇步,那就是选用怦然心动的打扫道具,正因为是心爱的工具自然就会想要使用它。

凯瑟琳平常的举止有些严厉、咄咄逼人,所以她可能是最后一个知道别人对她是什么印象的人。事实上,大家都很怕她,因为她总是皱着眉头,紧抿着嘴巴,眼神锐利,看起来很刻薄的样子。她说:“我看起来很生气,连我自己都差点被吓到了!”“我想知道为什么。”

辛苦得到认同,人并不会因此就变得懦弱、懒惰。如果觉得学习很难、很累的孩子,也能得到认同和安慰,反而会萌生今后要更加努力的欲望和决心,产生学习的自发性动机。

父母的不安全感导致不自觉的想控制孩子,但是真正急的人是爸爸妈妈,而不是孩子。父母的不安应该由父母自己处理,真正对准备上学的孩子有帮助的不是催促和压迫,而是正面的话语。

编者按:对子女无私的爱,做父母的都能体会,但养育孩子的现实生活却总是波涛汹涌。看到孩子哭闹耍赖、常规脱序、手足吵架、逃避功课作业、不负责任……心中的怒火总是一秒引爆,脱口而出各种责备或负面的话语,看到孩子受伤的眼神却又懊悔万分。这几乎是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写照。

面对镜子里的自己,让她有了更深入的自我觉察,她发现自己对于“没有感觉”会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批判,并意识到幼年时期父母的训练:“时刻面带微笑,以防自己被他人忽视”的想法依然深深影响着她,使安柏坚信自己必须随时保持心情愉快,否则就不会被喜欢、被接受或不值得被关注。

朋友的一位晚辈依依来家里跟我请教赠与税的问题。我当然不是税务专家,不过前几年因为考了一张保险业务员证照,顺带修习了一系列财产规划课程,所以约略有些了解。

※本文作者为声音教练罗钧鸿,与另一半慧玲共同经营Podcast《从我开始的关系功课》节目。二〇一〇年开始,罗钧鸿以带领学员“透过声音,更好地成为自己”为使命,投入声音教学现场,因温暖幽默又亲切的授课方式,加上生肖属虎,被学员昵称“虎哥”或“小虎老师”。

这里只有我们,你就说实话吧。以下的句子,你一定起码说过其中一句:“整理你的房间”;“当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要回答”;“别跟我顶嘴!”;“不要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这个男生是谁?”;“怎么长了痘子?”;“吃饭前不要乱吃没营养的东西”;“成绩出来了吗?”这里只有我们,你就说实话吧!你这几天当中肯定至少说过一次其中的一句。除非你是打坐冠军,心性比达赖喇嘛还平静。当这个正向光明的小小孩,突然在某一天变成了恶魔──很难相信我们曾经认为这个变成恶魔的家伙很可爱──你必然会觉得很无力吧。然而大部分的时候,这些无意伤人的话语会让他觉得你很讨厌,反而对你又更有意见了……给你们看几个样本。

时间又来到了周一。我配合丈夫的时间,周日回到家,但早知道会这样,应该周六就回家才对。突然感觉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家里。“亲爱的,不去不行吗?”丈夫出门上班前,我出声挽留他。在我们家生平第一次经历的这个变化时期,丈夫刚好隶属公司里最忙的团队。

父母来了,可能是担心女儿一个人吃着不好吃的早餐吧。我的父母喜欢帮自己所做之事命名,就好像这一切都是有趣的情况。“育儿帮手上门服务了!”这样的登场,让过分感谢和抱歉的我冷静了下来。

假如你跟孩子一起进入连锁餐厅,请以生产者的观点,而非消费者的观点观察:店家是怎么设计招牌来吸引人注意,菜单怎么设计,广告看板是放哪里来宣传新产品,食物的份量有多少,以及菜色怎么摆盘等等。还可以跟孩子交换意见,如果我是这间连锁餐厅的老板会希望改善什么部分。

金钱的主人要懂得如何花钱,也要懂得如何保管钱。孩子拿到红包钱后思考怎么运用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财务管理的训练。“责任感”能驱使人将被交付的事做到完美,进而得到他人的信赖。

父母是孩子所见世界的全部,父母是能配合孩子的程度说明在生活中经历到的所有经济活动并谈论的人。父母怎么回答孩子的问题,将会决定孩子对社会与人情世故的理解与思考。若想栽培出拥有正确金钱观的孩子,首要注重的是亲子对话。

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一书的作者来探讨,曾遭受情感虐待的孩子也可能碰到的几种挑战。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一书的作者来探讨,曾遭受情感虐待的孩子也可能碰到的几种挑战。

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一书的作者来探讨,情感忽视与情感虐待对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情感忽视与情感虐待都极具破坏力,我们不可能认为它们没那么糟糕,除非我们对它们的存在彻底视而不见──它们就是那么糟糕,只是我们通常得花一点时间才有办法正视这一点。

编者按:情感忽视会演变成情感虐待,但忽视与虐待之间的关系如何界定?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关系是人生中的一门重要课题,这一篇章,让我们与《欠缺母爱的孩子,你的伤好了吗?》 一书的作者来探讨,如何在过与不及的情感中,取得应有的平衡。

你家的普通门窗即使还没有坏,也需要更换了!否则,既浪费了自己钱(能源),这份补贴也被别人花掉了,最重要的是,你不必在房子还要忍受严寒酷暑,让春天美景入室、冬暖夏凉! 好的节能门窗,真的可以实现冬暖夏凉吗?在下面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 奢...

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时,让人类拥有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及触觉等五感,我们透过眼、耳、鼻、舌、身,无时无刻接受着周遭散发、传递的讯息,并产生反应与互动。

《听故事的天使》,每天都有好故事。每位孩子都是上天赐予的天使,在价值观不断变化的时代里,《听故事的天使》节目制作群愿意为您的孩子撑起一片纯净的天空。

对立反抗的孩子,不只是容易暴怒,甚至屡屡挑衅师长,表现出种种情绪失控行为。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引教师看透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跳脱对立反抗孩子设的陷阱,并针对问题,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辅导策略与正向管教技巧。

这些话语,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熟悉?明明想要好好说,一出口却又忍不住斥吼?如果另一半这样对你说,你会有什么感想?请各位一起来假设(想像)一下吧。

世上很多文化中的父母都认为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让自己冷静下来的方法,教他们冷静沉着地应付日常生活中的挫折,他们看待这项责任就像教孩子其他技能一样认真,好比如何阅读、算术或吃健康的食物。

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不断在演变,但美化卧室的原则却不变。葛瑞蒂(Mary Carol Garrity)写过一本居家装饰指南,至今我依然遵循那些理念。如果你打算在春季大扫除时,给卧房注入一点新生机,或者想把房间改头换面,都可参考这三个方法:1.家具要美观实用。2.用纺织品装饰卧房。3.摆一些装饰品。

你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职涯早期有着远大抱负。有了孩子后,很高兴地决定当全职妈妈。有一天,你的祖母在度过漫长又充实的一生后离世,享年九十三岁。你向来钦佩她,而因为小时候尝过她自制的果酱,所以你决定创办一家蓝莓果酱公司,当作副业。这家公司在第一年就获得爆炸式成长,但你试着在“事业”和“养儿育女”之间取得平衡,两个孩子目前分别是十二岁和五岁。你该怎么做?

共有约 1504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