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花的故事
茶花是一群山茶科(Theaceae)植物的总称,又名山茶、海石榴、曼陀罗树、耐冬、楂和山茶花等,日本人则称之为“椿”。原种以我国南部为中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地,尤其是我国的云南省一带最多,素有茶花“祖家”之称。
闽南话里,有一句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或者缺乏自知之明的话说:“圆仔花不知丑”。 圆仔花,也就是千日红,是和鸡冠花一样,属于苋科(Amaranthaceae)的一年生草花。它原产于印度,大概传入我国的时间稍晚,所以历代《本草》和明朝李时珍编著的《纲目》(1578)里,都找不到相关记载。一直到清代陈滉子写的《花镜》(1688)才提到说:“千日红,本高二三尺...
朱仅移栽释梵中,老僧非是爱花红;朝开暮叶关应事,祇要人知色是空!
扶桑又名“大红花”,是各地庭院、公园、堤岸和田梗等,到处都可看到的花木。由于生性强健,容易繁殖,只要把老熟枝条插在土中,不到半个月就可生根发芽,迅速成长,所以有人说它很贱。其实,它不仅枝叶繁茂,而且几乎终年花开满枝,红花绿叶相配,显得特别鲜艳照人,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极具代表性的花卉。夏威夷等地的土着姑娘,还常把它插在头上,以表示热情呢!
木槿和朱槿(扶桑)同属于锦葵科,是外形很相似的两种花木。要不是木槿为落叶性灌木,冬天会休眠落叶,春天再萌发新叶;以及叶片呈纸质,菱状卵形,浅三裂,主脉明显三出,两面疏生星状毛等特性,和朱槿的叶常绿,广卵或狭卵形,两面光滑有光泽明显不同,彼此还真不好区分呢!
在台湾平地,冬春两季草花中,最可爱且最有趣的莫过于三色堇了!因为它的花形、花色和花姿,都比其他花朵富于变化而引人注目。
清代有一个名叫武介康的文人,到薛涛故园游览后,写了一首联语说:“同是宦游人,问他节度何心,忍令名媛归乐籍?不胜今昔感,才向草堂凭眺,又浇杯吊香魂!”武氏本意,当然是责备当时的地方长官节度使,不该让一代才女沦为乐籍 (妓女)。不过,仔细想想,如果没有这一段悲痛遭遇,薛涛恐早已没没无闻,那里能够发挥和表现她的天赋才华,流传千古,直到今天仍令人追思凭吊?
中国古代以芙蓉为名的花有两种。一种名叫草芙蓉 ,又名芙蕖,也就是莲花。世俗所谓的“出水芙蓉”和古诗“涉江采芙蓉”中所说的“芙蓉”,都是指这种在植物学上属于睡莲科的水生花卉而言。
欧洲引进菊花的纪录,最早是1688年荷兰的商人布瑞尼斯(Jarob Breynius)。接着1789年法国商人布蓝卡德(M.Blanchard)相继由中国引入。至于英国的菊花,主要是在1843年由伦敦园艺学会派来中国搜集珍奇植物的罗勃、福进(Robert Fortune)在1846年返国时带回的。
农历九月(国历约十月),菊花怒放,俗称“菊月”,是赏菊的好时候。著名的晋朝诗人陶渊明,就是在某一年的九月九重阳节,坐在庭院中赏菊,正感叹没酒喝,意外地朋友适时送酒来。心中大乐,两人便边饮酒边赏花,因而引发诗兴写下传颂千古的饮酒诗说:“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东方朔是汉朝的作家,有一回旅行在外,由于口很渴,叫弟子去敲人家的门,敲了很久,里面却没人回答。就亲自走上前去,在门缝中看了看,发现裹头种有几棵李树,树上又聚集了许多博劳 (百舌鸟),即告诉弟子说:“这家的主人姓李名博,你只要叫他的名字,他就会出来。”弟子依照吩咐放声大叫,主人果然出来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当然已经很难考证。不过,却可由此看出东方朔确实具有...
桃花和李花,自古以来经常是被双提并论的。譬如《诗经》里所载:“何彼侬矣,华如桃李”。意思就是说:彼此的条件都很好,与桃花、李花般的相称和谐,尽可放心的结合吧!同时,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老师们的成就;也用“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来比喻彼此间的互相尊重。可见过去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桃花和李花大致是居于平等地位的。
福建漳州是水仙花的著名产地,那里也相传着一段类似故事:一个心地善良的农夫,平时不仅勤劳工作,而且非常孝顺父母。不幸的是在他父亲死后,由于继母偏心,把所有良田都分给自己亲生的儿子,仅仅分给他一分贫瘠的水边砂砾地而已,使得他终年辛劳耕耘还不足以温饱。一天自叹命苦,正伏在田埂上哭泣,被一位路过老和尚看到,把他叫起,问明原因,就从怀里掏出了像葱头般的东西给他,嘱咐他...
世界各地由于民情风俗不同,休闲活动时间和方式也不一样。如欧美注重耶稣圣诞,日本人喜欢过阳历新年,而我们中国人则自古以来,即不忘在阴历“年”──“新年”阖家欢乐等。
圣诞红和其他花最大的不同点,正是在它漂亮鲜丽的部分,并不是真正的花,而是由部分特化叶片变成的“苞片”。它的真正花朵,位于苞片中央,雄花和雌花分开,彼此都没有花瓣,只有雄蕊和雌蕊而已。另外还有黄黄的杯状物,那是分泌花蜜的腺体,可诱引昆虫前来,帮助雌、雄花完成授粉交配的使命。
有一个故事叙述花的来源说:在大地只有草和树,没有花的时侯,很关心地球的造物主,派善意之神前来,寻找世界上最善良的人,然后请教他到底地球上最需要增添的是什么?善神来到世上,四处查访,结果在山云国里,找到一位失宠的皇后。虽然她一个人冷冷清清地住在后宫不受重视,可是却毫不失望,也从不怨天尤人,反而时时外出探访民情,然后把人民的疾苦告诉忠诚的宰相,请他建议国王,如此...
不过,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发生的另一桩桃花故事却叫人鼻酸:当时楚国的文王,出兵灭了息国,把息侯的夫人妫氏占为己有,息侯则被编为楚国都城的门卒。妫氏虽然替楚文王生了两个男孩──堵敖和成王,却从来不开口说话。有一天,楚王问妫氏为何不说话,妫氏说:“我是一个妇人,一生却嫁了两个丈夫,既然不能守节而死,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农历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三月也称为“桃月”;而在我国大陆黄河流域则还把适时解冻的潺潺流水,叫做“桃花汎”或“桃花水”。桃花浓艳妖冶,娇媚可人,开花时像一片蒸蔚的红霞,像一片泼天的烈火。它不仅把大地点缀得更富春意,而且似乎成了春天的象征。难怪古代的诗人要说:“芳郊晴日草萋萋,千树桃花一鸟啼,无数落红随水去,又见春色入城西”
杏在古代很受人们重视,除了跟教育、祭祀、农耕和医术等有关以外,在杏花盛开季节里,并且还曾流传过一些风流浪漫的故事。
杏,也叫做甜梅,依品种不同,有金杏、白杏、红杏、八达杏、火杏和木杏等之分,是和我们的国花──梅一样,同属于蔷薇科的一种落叶乔木。高4-9公尺, 树皮暗红棕色,表面有不整齐纵裂纹,幼枝则很光滑。叶片互生,阔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细锯齿或不明显重锯齿。花在早春开放,时间比梅花稍晚, 同样在开花后才长出叶片。
梅果,甘酸可口,人人喜爱。除供食和药用以外,历史上,也有“摧梅”和“思梅”止渴的故事。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张绣,在行军路上,不幸迷失方向,士兵们都走得口干舌躁,情绪很坏。正不知如何是好,曹操突然灵机一动,举起马鞭指着前方说:“那里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的梅子既酸又甜,可以解渴,大家加油赶路吧!士兵们听了,想到梅子味道,个个口水直滴,果然不再口渴,军心因...
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也是我们的国花。相传远在上古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时,就发现了梅树,并且还教导人们吃食梅果以治病疗身。可见梅成为人们的生活伴侣,历史已有相当悠久。
在南部的乡下地方,拜拜的时候,常把鸡冠花插在米粉或面条上,象征鸡头做为祭品。这个习俗,可能是随着祖先从华中地区一脉相传而来的。因为在华中的开封府一带,不仅很早以前就把鸡冠花叫做“洗手花”广为栽培;而且还有在七月半中元节的时候,把它摘下供奉于祖先神位的传统。一本名叫《枫窗小牍》的古书上记载说:“鸡冠花,汴中谓之洗手花,中元节前,儿童唱卖,以供祖先。今来山中此花...
当你瞧见一只雄壮高大的公鸡,在那儿耀武扬威引颈啼叫的时侯,最使你注意的部分是什么呢?光彩夺目的羽毛?高昂的啼声?壮硕的躯体?…我想大家一定都会说:不是!不是!它令人注目的是头上那一大片鲜红的鸡冠。
有一个故事说︰一位乡下农夫,为了想阻挡山坡上的杂草向水田蔓延生长,在山坡与水田间的沟边种了一排栀子。没想到几年后,栀子树长大,不但达到阻挡杂草目的,而且为寂静的山村,带来芬芳和热闹。更意外的是:每年竟还替他带来一笔意外之财呢!原来,一位在城里开药铺的亲戚,偶然前来拜访,发现了那些栀子花,便要他把成熟的果实采收起来,去皮晒干后卖给他当作药材。
浓浓的绿荫深处,传来阵阵栀子花香。此时只要深深吸一口,就会令人感到初夏清新、活泼的脚步已经逼近。栀子花,就是这样,经常肆无忌惮地开满一树,浓郁奔放,然后又倏忽即逝,遁隐在夏日的炎阳下
共有约 92 条记录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华盛顿特区国会议员埃莉诺‧霍姆斯‧诺顿(Eleanor Holmes Norton,民主党)对最近针对神韵艺术团的假炸弹威胁发出警报。神韵艺术团总部位于纽约,演出展示“共产主义之前的中国”。近二十年来,神韵艺术团一直是北京攻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