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300问
约 137 条记录
-
元宵节俗传承 汤圆为何叫“元宵”? 2022/02/16元宵节浮圆子、供圆子、吃圆子,团团圆圆。看着沸水中的圆子浮水面了,变得更大更饱满(发福)的圆子,食指大动,心中喜乐,人们对圆子寄情:“元...
-
“人日”是人类共同的生日 古传一粥助养生 2022/02/07黄历新年收假了,元宵节还未来到,这期间还有什么庆祝日吗?有“人日”。古人在这一天,祝贺人人生日快乐,青春喜乐像过年。我们现代人可以从中吸...
-
过大年七大年俗 源流底蕴知多少? 2022/01/30腊月最后一天,旧岁至此日而除,旧年至此夕而尽。这一日夜汇聚了许多传统年俗,展现十足的年味儿。七大年俗有哪些,追根究底,可知道它们的源流底...
-
新年招福从小年开始 古人有什么妙法? 2022/01/25“小年”也称“小年下”、“小年节”、“交年”,表示新旧之交,是哪一天?古人怎样在小年时招福造福?当今之人怎么学?
-
腊八吃腊八粥好养生 怎样做营养腊八粥? 2022/01/09腊八日吃“腊八粥”具有上千年的传统,展现敬佛和喜舍的情怀。中医说吃“腊八粥”可以养生。“腊八粥”的材料都是储藏植物精华的谷、豆和坚果。它...
-
古人也跨年 古代跨年烟火是怎样的景象? 2022/01/04元旦迎新,古人也跨年,古人也有跨年烟火喔!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美景,烘托新年气氛。《诗经》中可以找到古时跨年烟火的仪式起源,称为“庭燎”...
-
顺阴阳五行之道 冬至过后怎么养生怎么吃? 2021/12/27冬至过了,冬天已经过了一半,天时人事日相催,唤醒人快快做好冬天的养生功夫,积蓄补充来春的元气。依循中华传统的五行智慧,怎么养生、怎么食补...
-
中华养生之道的窍门是什么? 2021/12/12中华文化中的养生之道重在平日身心的调养,胜于生病时吃药。介绍给你古人的“七养”、“四休”、“四印”等等养生之道。古人诗云:“北宅南庄不足...
-
古人爱今人赞 “脍炙人口”的美食是哪两味? 2021/12/01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种流行时尚脍炙人口,表示它们大受欢迎,大受赞赏。其实“脍炙人口”起源于古人最爱的二种美味,古往来今,依然脍炙人口...
-
“眉寿”是指几岁高寿?典故为何和春酒有关? 2021/11/17以“眉寿”表示长寿,起源有多久远了?它的来处很具有诗意,而且耐人寻“味”。说起“眉寿”在历史上的应用到底有多深广?,相信是超乎许多人的想...
-
人气: 253176
-
人气: 52460
-
古人怎样染发?中医有一染三年不变的方子? 2021/10/28古人怎么染发呢?用什么染发?染发剂多吗?我们发现古人的染发方子,不仅琳琅满目,而且方法五花八门。其用材都是取自天然,而且这些染发方子,多...
-
“腰缠万贯”到底有多重?到底多富有? 2021/10/20“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三者,可能吗?你知道“贯”钱是怎么来的?“腰缠万贯”到底有多重?到底多富有呢?这和古代的币制相关连,当然也...
-
九月九日重阳节 涵容什么文化意蕴? 2021/10/12九月九日重阳节,在中华文化中除了《易经》的生命哲学的含意,各种民俗的含意,还有修道成仙的修炼文化的典故,指向生命为何而来的追寻。这个节日...
-
有了它可成佳人 红粉倚重之宝是什么? 2021/10/05“柳拂眉间黛色,桃匀脸上胭脂”,“一点胭脂淡染腮,十分颜色为谁开”。胭脂是红粉佳人们青睐之宝,胭脂的青春活力主要取自红蓝花汁。从红蓝花到...
-
“七尺男儿”究竟有多高 “七尺”另有何意? 2021/09/30换算今制,“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在中国历代,度量衡不是不变的,然而不管尺寸长度的标准几度改变,堂堂“七尺男儿”的用法为何鲜明不变呢?身...
-
古今两个中秋礼俗各异 古代不送月饼 月饼何时普及? 2021/09/14古代有两个“中秋”?庆中秋已经开始很久了!古早中秋不送月饼送什么?古早月饼什么样?从什么时候开始中秋节吃月饼开始普遍呢?
-
古人怎么洁牙护齿?牙刷是怎么来的? 2021/09/07中国最早的医书已经有龋齿诊治的方法了,在《史记》中记载了仓公淳于意治疗龋齿的医案。我们的古人对洁牙护齿很注重,中医发明了漱口水、揩齿粉...
-
古人最常用的化妆品是什么? 2021/08/31古人用什么化妆品呢?先来认识“粉黛”,这是历代最基础的基础化妆品,在中华文化中起源久远,历代又有什么改良呢?听过吗,“ 画眉”不仅引领美...
-
“七月半”中元节是可怕的民俗节日吗? 2021/08/19“七月半”是指黄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道教称“中元”或“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庙寺道观民间有礼佛、建醮普渡、祭拜祖先、普渡孤魂等等...
-
为何桑梓成了故乡的代名词呢? 2021/08/11一棵树寄托故人意;一片心长怀乡梓情。乡之梓,凝结家乡的情感、文化的记忆,“造福乡梓”指回馈故乡,文化源流就在“梓”的“史地”上展开。
-
端午五月五日为何被称为“恶月恶日”? 2021/06/02端午节这个节日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富,然而,民俗中却有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之说,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文化内涵呢?
-
中华文化有“血月”之说吗 有教人避难之法吗? 2021/05/24“血月”是纯自然现象吗?中华文化的确早有“血月”之说,是属于天文异象中“月变”的一种,由其中展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观是否得到应验呢?
-
天子的宫城为何称“紫禁城”? 2021/05/19从明成祖到清朝末代皇帝,紫禁城一直是明清皇帝的皇宫,天子奉天承运治理天下的地方。“紫禁城”的命名有什么依据吗?为何对应天上的星宇空间呢?
-
立夏让你美颜色 节令食俗有哪些作法? 2021/05/05立夏时节,天气变热,对许多植物来说将进入开花结果的生长旺季;对人体来说,夏季养生“美颜色”正是时候。民俗中有哪些相关食俗呢?
-
真有三十六计?“三十六策走为上计”的由来 2021/04/28历史上真有“三十六策”吗?又为何出“三十六策”而不是它数?你知道它和中国哲学《易经》思想有关吗?谚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源于怎样的历史...
-
美足为何称金莲?“三寸金莲”何由来? 2021/04/21“三寸金莲”称最小的女足。你知道其典故由来吗?清代杭州一名员外到苏州寻找“三寸金莲”遇到了奇女子,可让他醍醐灌顶?
-
为何说无心插柳柳成荫? 东风御柳斜感人老故事 2021/04/13“无心插柳柳成荫”,古人观察到柳树的特性产出了这句智慧的谚语。来说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人故事,也和“柳”有关。
-
古制为何一斤是十六两? 2021/04/07一斤十六两的渊源来源甚古,表现中华文化的传统思维。在斤两间怎能观天地呢?看看华夏先人在生活中效法自然的天人合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