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留忠正:發燒晶片相關的技術與市場有待加強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二十五日電)台灣一位製作發燒晶片的生技公司研究員自北京傳出染SARS的實驗室返台時發燒,震驚了衛生單位。最早研發發燒晶片的工研院生醫中心表示,台灣製造發燒晶片的技術相當成熟,但是檢體來源及前處理技術還有待加強,而整體生物晶片的廣泛應用有待加強,才能擴大市場。

一群製造發燒晶片的台灣生技公司研究員中昨天自這次傳出SARS病例的北京實驗室返回台灣,其中一人有發燒現象,立刻被隔離治療;不但震驚了衛生單位,也讓人好奇究竟發燒晶片是什麼?為何還要赴北京的實驗室?發燒晶片已經可以臨床應用嗎?

發燒晶片是由工研院研發,早在2001年9月5日就正式發表,它利用病患的體液同時準確檢測25種發燒病患可能感染的病原菌,大幅縮短檢驗時間,目前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等各大醫院正在進行臨床測試。

工研院生醫中心副主任留忠正表示,發燒是最常見的疾病症狀之一,但造成感染而發燒的病源眾多,要找出元凶,往往曠日費時,如果是細菌感染而發燒,有時甚至要培養細菌好幾天才檢驗得知,肺結核甚至要培養一個月;醫師往往給予抗生素治療,不見得就能殺死細菌,更遑論病毒,如此反而造成抗生素的濫用和細菌的抗藥性。

工研院發燒晶片是生物晶片臨床醫學應用的一項雛形,發燒晶片主要是利用奈米微小量檢測技術,將最常造成發燒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25種病菌的寡核酸 (oligonucleotide)點在晶片上,用來偵測基因突變 (gene mutation),偵測基因型(genotype) ,大幅縮短檢驗時間。

病人若感染25種病源菌中的一種,只要一滴血液、尿液或脊髓液,一天內即可診斷多數發燒的病因,幫助醫師及時篩檢不同類型的病人,對症下藥。發燒晶片在實驗室中已可以準確檢測出感冒、傷寒、小兒麻痺等25種發燒的感染病原,大幅提高DNA檢測精確度。

留忠正指出,台灣在發燒晶片的製造技術上完全沒問題,而且已將名稱和製造技術申請到專利;現在產業界遇到的問題在檢體的前處理和診斷的靈敏度上。由於人類血液中充滿細胞、細菌、病毒、蛋白質等各種物質,從病人身上抽取幾西西的血液後,要如何去掉雜質,保留病源體是個技術,而且數量夠多才容易分辨。

不過,往往病人剛開始感染時,體內病源體不夠多,因此沒有發生任何症狀,要確保病源體夠多,則要抽取更多血液,否則就得等到病人病情夠重,各種症狀齊發再抽血,但這種方式無法達到早期區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的。

 工研院生醫中心一個小組正在埋首進行微小化和純化的技術,從只有幾西西的血液中儘早分離出病源體,再結合發燒晶片加以判讀,就算早期感染無症狀的病人,也能區別出到底感染了什麼病,及早治療。

留忠正說,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由人體各種反應結合高密度基因晶片來診斷。所謂的高密度基因晶片上有三萬個點,每個點代表人體基因片段的一部份,用這種晶片檢測人體各種基因反應,也能查得出感染何種病源體。這種診斷方式的原理如同雷達幕上看不到隱形戰鬥機,但是飛機飛行過的路線總有異於大自然的空氣渦流產生,偵測異常的空氣渦流也能查得出隱形戰機在何處。

此外,由於先前在實驗室內檢測發燒晶片的檢體都是純化後的病源體,但是在臨床應用時情形大不同,檢體並非都是純化的產品,萬一病源體過少,晶片靈敏度不夠,便無法檢測出來,不能發揮晶片檢測的便利和快速特質,自然沒有商業應用的價值,工研院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昇發燒晶片的附加價值。

由於SARS最明顯的症狀是發燒,更凸顯出發燒晶片的價值和必要,但台灣整體感染SARS的病人沒有中國大陸多,從病人身上採集來的檢體和病毒株有限,去年台灣SARS期間,便發生部份生技公司無法向疾管局或台大醫院拿到病毒株的爭議,生技公司只好轉向大陸取得檢體和病毒株後,才陸續出現部份抗SARS產品。

留忠正強調,台灣在製造晶片技術上傲視全球,但是在與晶片相關的檢體微小化、純化、靈敏度上還有待加強,才能正式應用在臨床,市場需求才會出現;發燒晶片不止用於檢測人體的病源體,還能用在水污染的檢測與防治,增加了環保用途,目前更需要開發各種不同的應用,才能讓晶片市場擴大,台灣才能在這一塊生技大餅中搶得先機,佔得較多市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