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港醫學報告:川崎病可致動脈瘤 幼童注意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倖嫚香港十三日電)近日一種病因不明、名叫川崎病的血管病引起港人關注,香港發表的有關川崎病的長期研究報告指出,五歲以下的小朋友容易感染,本地每十萬名五歲以下兒童,就有三十九人感染此症,病發率屬高,感染者當中百分之五會出現冠狀動脈瘤,醫生呼籲市民必須提防。

根據研究報告統計,香港公立醫院一九九四年至二000年的病例指出,每十萬名兒童,就有三十九人感染川崎病,其中百分之五出現冠狀動脈瘤。北京的病發率是每十萬人有十八點二至三十點六人染病,日本高達一百一十人。英國和澳洲的相關病發率依次是三點六和三點七人。

報告指出,若在出現發高燒的十天內,準確診斷出患上川崎病,然後以經皮免疫球蛋白及高劑量阿斯匹靈治療,產生冠狀動脈瘤的機會率可由百分之二十至三十減至百分之五至十,也可防止冠狀動脈瘤增大。

經濟日報引述帶領研究的香港伊利沙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吳彥明表示,川崎病在一九六七年首先在日本發現,一直成因未明,但亞洲兒童的川崎病病發率較白種人高。

吳彥明指出,川崎病成因至今未明,大部份是受過病毒或細菌感染後的過敏反應引致。川崎病會導致冠狀動脈瘤或冠狀動脈擴張,若冠狀動脈瘤直徑超過八毫米,就會對患者構成生命危險。

因此,吳彥明表示,川崎病需及早發現,以盡速進行治療。但他表示,這種病部份病徵和感冒相似,研究也顯示一成患者沒有足夠的臨床病徵,所以家長要識別子女是否感染川崎病有一定困難。

川崎病是由一九六七年首先由川崎醫生在文獻上報導。但引致川崎病的起因仍然是個謎,如作蛹的病菌或病毒還沒有被發現,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一始作蛹的病毒入侵了病童,病童對這菌作出敏感反應,影響了免疫系統的功能,特別是影響了心臟冠動脈血管,破壞血管壁,形成冠動脈瘤或冠動脈收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