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克流感出现抗药性? 专家:单一病例并不准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16日电)最新一期国际科学期刊“自然 (NATURE)”披露,越南一名十四岁少女身上发现的H5N1病毒,已经对“克流感”产生抗药性,建议各国应多储备其他如“瑞乐沙”的抗流感病毒药剂,不能依赖单一药物。但国内专家今天表示,若以单一病例证实某个药物有效、或有无抗药性,不够准确。

“自然”期刊十四日报导,一份由越南国家卫生与传染病例研究所与十五位国际专家合作的研究报告指出,已在一名十四岁越南少女身上,发现能够抵抗“克流感”药剂的变异H5N1禽流感病毒。

报告提及,这名少女是在照顾感染禽流感的哥哥时,由医护人员先行给予低剂量的克流感预防,但少女随后也得病,在提高克流感剂量后才完全复原,目前则不清楚是否因预防用药,反而造成体内的病毒变异、并产生抗药性。

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研究组主任苏益仁表示,若仅以一、两个病例,就证实那个药物有效、有无抗药性,其实是十分“不准确”的。

苏益仁指出,“克流感 (Tamiflu)”与“瑞乐沙(Relenza)”是相同药物,作用都在抑制病毒复制,只是用法不同,前者是口服锭剂,后者则是口腔吸入剂,尽管克流感在临床实验中,并未用在十三岁以下的儿童,而瑞乐沙则可针对儿童使用,但若疫情危急时,克流感还是可以减量使用于儿童身上。

不论是克流感还是瑞乐沙,苏益仁强调,作用都不在治疗重症,而是着眼在防疫功能上,只要能在病患感染禽流感的两天内投药,让体内病毒下降,就能打断病毒的传染链,避免感染给他人。以越南的研究看,部分病患在第四、五天时投药还有效果,但是效果已明显下降。

苏益仁建议,除医疗机构防疫人员外,政府防疫重点也应放在竹科等国内经济命脉,及航空、旅游体系上,假如越南传出人传人病例时,上飞机前就应给药,才能避免把病毒带回台湾。

中研院生医所研究员何美乡则认为,禽流感病毒变种案例过去也曾发生,但是否会变成主要的病毒株,仍有待观察,过去的变种病毒虽具有抗药性,但并不容易存活,也不会导致大流行,不过既然有这类个案传出,仍然值得政府持续关心、追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