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四肢發達 頭腦不簡單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19日訊】自由時報 文╱林頌凱
 大部分的人都存有「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觀念,誤認為在體育場上表現優異的人,在學科或是其他相關方面的表現一定乏善可陳;或者認為,運動會影響功課,小孩子把時間花在運動上,就會減少花在功課的時間,而且運動後的疲勞會影響唸書時的專心程度。如果您也持有類似的想法,應該看看最近學者所做出來的研究,也許能改變這個刻板印象。

 第一篇研究是針對美國加州近一百萬不同學齡(五年級、七年級、九年級 )的兒童所做的調查,結果發現學童體適能狀況與學習測驗的成績呈正比,尤其是在數理方面。加州政府更明文規定了不同年級的學童,在學校內,體育課的最低時數,例如七到十二年級的學生每週最少要有兩百分鐘的體育教學。

 另一個最近由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同樣發現體適能較佳的學童,在學科上也有較優異的表現。與缺乏運動的學童相比,這些學童腦部活化的速度較快,而且在行為表現上也比較不會犯錯。「把這樣的觀念帶到全國的學校及社區裡面,將對每個人的學業、人際關係與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學者們做了以上的結論。

 規律的運動可以幫助小朋友們保持正常的體重與發育強壯的骨骼,運動時身體產生的荷爾蒙還可以使小朋友維持快樂的心情。然而,在台灣的小朋友大多淪為「電視兒童」,對於運動總是興趣缺缺。

 最近一項針對國內國小學童家長所做的調查,居然有高達六十八%的家庭把電視當作居家休閒的媒體,其次則是網路。台灣家庭的休閒活動被電視所左右,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

 其實,要讓小朋友有「運動」的習慣,可以先從「活動」開始。活動就是身體動一動,幫忙做點家事、幫爸媽出門買東西、從事家中簡單的親子遊戲等,都可以把小朋友帶離電視或電腦,不需到球場或公園,一樣可以達到運動的目的。

 在這裡提供一些讓孩子更「好動」的小秘訣:
●關掉家中的電視或電腦,必要時,也不要連續超過四十分鐘。
●以身作則:爸媽是小孩學習的對象。而且爸媽陪著孩子運動,他們會更開心。
●鼓勵小朋友積極參與校內的體能活動,而且要好好把握體育課的時間。
●發現小孩的興趣,鼓勵他們把興趣培養成長期的嗜好。例如小朋友都喜歡玩球,鼓勵他們找到最有興趣的球類運動並持續從事下去,而爸媽可以常和他聊這個運動。
●及早開始:小小孩常讓父母追著跑,運動量大多已經足夠。但如果可以把「好動」轉化成有意義的遊戲(例如當他學兔子跳時,把他跳的距離做個記號,讓他下次想要跳得更遠 ),將使他們對活動保持興趣,及早養成運動的習慣。
●遊戲要有趣、富有變化,最好能全家動員。不僅能達到運動的目的,還能增進家人間的感情。

 大部分的小朋友在離開學校回家以後,多把時間打發在電視或電腦前面,然後加上沒有止境的垃圾食物。缺乏運動加上不健康的飲食,除了快速增加的體重以外,還有體適能的每況愈下。身為家長,對於小朋友的身體與課業問題莫不傷透腦筋,而運動則是提供了一個可以兩全其美的好方法。從小養成小朋友規律且正確的運動習慣,不但使您的寶貝贏在起跑點上,更將使您的寶貝一輩子受用無窮。
(本文作者為壢新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