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兒麻痺 青壯年後易惡化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小兒麻痺不僅會致死,部分病友在患病多年後,仍有肌肉骨骼疼痛、肌力退化等困擾,歐美國家近年來已投入關注「後小兒麻痺症候群」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初步規劃在8月建置「後小兒麻痺症候群中心」,希望能有效處理正值中壯年時期的小兒麻痺患者的問題。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賴建宏表示,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都會以為小兒麻痺是不會繼續惡化,但部分病友在患病多年後,會有肌肉骨骼疼痛、肌力退化等困擾。

賴建宏說,他去年6月至12月先後去日本及加拿大進修,並實地了解他們如何診治後小兒麻痺症候群的病患,以避免此疾病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起居,即使是一個鞋墊設計得宜,也可以讓患者不必忍受長雞眼造成的行走痛楚;而脊柱側彎者的背架設計也要考慮到患者的舒適度等。

根據美國的統計發現,每五名小兒麻痺患者中就有四人或多或少會受到「後小兒麻痺症候群」的影響,也就是很多壯年的小兒麻痺病友在三、四十歲時,開始感覺體力突然變差,有的人本來可以用支架和枴杖走幾步路,但現在卻覺得愈來愈容易疲倦,最後只好以輪椅代步。

令人憂心的是,這樣的情況愈來愈糟,病友的膝蓋或肩膀會愈來愈痛,大腿肌肉動不動就發痠,且大腿和小腿逐漸變瘦,身體卻像灌水般發胖,背部一天比一天駝而彎曲,很容易跌倒、骨折,嚴重者,睡覺時可能要用呼吸器等,最後不但無法工作,且無法自理生活。

《新聞辭典》台灣患者 約7至12萬

記者羅碧╱整理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WHO )曾訂出要在西元二千年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的目標,但是在2003年,仍有印度等六國還有這類病例傳出,就連已有十年不曾出現小兒麻痺病例的印尼最近又傳出疫情,是否小兒麻痺病毒反撲?值得關注。

回顧台灣地區自從民國四十四年起,將小兒麻痺症列為報告傳染病;民國五十三年接種沙克疫苗,民國五十五年起,全面口服沙賓疫苗,病例逐漸減少。但是估計在此之前,就約有七至十萬人因此殘障。

民國七十一年6月,幾乎絕跡的小兒麻痺爆發全島大流行,有一千零四十二例報告病例,其中九十八人死亡,絕大多數是因為沒有口服小兒麻痺疫苗,後來經大規模的預防接種後,病例銳減,民國七十二年下降為十例;從民國七十三年起,衛生署的實驗室就沒有分離出野生株的小兒麻痺病毒。究竟台灣地區有多少小兒麻痺患者?學者估計約有七至十二萬名小兒麻痺患者。

小兒麻痺症是因感染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引起,這是一種腸病毒,具有三種抗原型式,即第一、二、三型。這三種抗原都能引起小兒麻痺,但以第一型最常引起大流行。主要由糞口途徑傳染,一般潛伏期通常為七至十四天,也有可能是三至卅五天。

絕大部分的幼兒在感染小兒麻痺病毒之後,會產生不明顯或無症狀的感染,小部分產生輕微症狀(發燒、倦怠、噁心 )或無菌性腦膜炎。大約零點三%至一%感染小兒麻痺病毒的人會出現麻痺症狀。

有麻痺症狀的感染者死亡率約為二%至十%,年齡愈大者死亡率愈高。除了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會引起麻痺症狀,其他腸病毒如伊科病毒及克沙奇病毒也可能引起類似小兒麻痺的症狀。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