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嗩吶,郭進財的上嘴唇裡都長了繭,練習吹奏薩克斯風,下嘴唇裡也長了繭。不只如此,還練出「唇肌」了呢。(文╱魏若華;圖╱大紀元資料庫)

郭進財:嗩吶 V.S.《滿江紅》

2006年01月19日 | 03:00 AM

【大紀元1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魏若華╱台中報導)嗩吶原為波斯樂器,名為Surna,可能在三至四世紀左右傳入中國,新疆克孜爾石窟寺、雲岡石窟、山東武士祠等處均有演奏嗩吶圖像或記載。

因為喜歡嗩吶,郭進財的上嘴唇裡都長了繭,練習吹奏薩克斯風,下嘴唇裡也長了繭。不只如此,還練出「唇肌」了呢。(文╱魏若華;圖╱大紀元資料庫)

被稱為台灣第一把交椅的郭進財說,國樂樂器中,上大概只有嗩吶是隨著各地語言不同,仿照人聲形成各有各的調;各地因語言、文化關係,產生不同的音律。嗩吶可以精確的模仿人講話的語調,因此,山東、河北、新疆、海南等地的嗩吶吹起來都不一樣。在學習上,郭進財說,為了精準表現當地的嗩吶腔調,在文化上下的功夫相當多,已變掌握當地韻味,如同外國人學中文,就必須下功夫去學,中文才能講的道地。

舉例來說,如果想學韓國的嗩吶,就得清楚韓國的語言、唱歌的旋律性。在外觀上,不同型制的嗩吶可以讓外行人很容易分辨是哪個地方的嗩吶,但要達到韻味就不容易了,必須要瞭解當地的語言、音律,因嗩吶是模仿人聲演奏;例如:印度語言很複雜,因此印度嗩吶吹起來,就像印度的語言一樣會有許多類似捲舌音的表現。

郭進財笑說,吹嗩吶的團員最怕演奏跟岳飛有關的〈滿江紅〉或〈氣壯山河〉。

曲子一開始就是以嗩吶來表現岳飛的英雄氣概。接著,以嗩吶表現岳飛北上征戰情況;而南宋宰相秦檜私通金人,一日狂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班師,也是以嗩吶音色表現臣民的哀傷、悲憤;最後岳飛遇害之時,嗩吶獨特的個性用來表現憾古震今的氣魄,更是精確。這兩首曲子,嗩吶佔的比重明顯高出其他曲子。

因雙簧管跟嗩吶樂器頗像,郭進財又增加學習雙簧管,並考取英國王家學院八級文憑。他說,學習雙簧管讓他可以掌握更多的旋律,因為中國樂器講韻味,西方樂器講旋律。

而一般人認為的嗩吶演奏者肺活量需很大,他表示,以國樂嗩吶、笛、笙相比,嗩吶是最省氣的樂器,吹多少氣,嗩吶就能表現多少;笙最費氣,吹一口氣,只有一個竹管會響;吹奏笛子則有三分之一的氣會流失在空氣中;但嗩吶倒是最為費力。

郭進財建議民眾若要聽嗩吶音樂,可以先試著聆聽各種地方的嗩吶,會發現有趣的嗩吶在用方言跟你說話哩。

新年晚會 祝願大家〈桃花開〉

郭進財從新加坡定居台灣後,也逐漸融入了當地環境,比較特別的是,他還出過以客家民謠為主的嗩吶專輯,也曾自己創作客家民謠。


台中晚會中,郭進財特別演奏了客家情歌〈桃花開〉,手上兩支嗩吶、兩把卡腔,輪流上陣,代表男女雙方的對白,嘴中還藏有一個小口弦,能仿人聲說話。並在現場表演用口弦說話,贏得觀眾熱烈掌聲。

新唐人台灣南部新年晚會將在20、21日舉行,觀眾千萬不要錯過了。(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