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醫檢驗做導航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治療不盲目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四日電)四歲的蔡瓊美小妹妹才剛脫離尿布,又突然癱瘓、大小便失禁,被診斷為神經母細胞瘤,這是最難纏小兒癌症,幸而她接受外科手術,外加先進的生物因子檢查做為導航,小生命的抗癌之路不再盲目無望。

蔡瓊美是在兩歲半時發病,肚子的腹後腔長出二十公分大的腫瘤,先在別家醫院做化學治療又動了兩次手術,這種腫瘤常會包住血管及臟器,很難拿乾淨,再轉到台灣台大醫院接手,動了第三次手術,還有一堆的檢驗及化學治療,她從不能走路終於能夠走路。

台大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醫師主治醫師盧孟佑今天指出,台灣一年約新增三十名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病患,半數在兩歲以前發病,大多數醫院的病人和經驗不足,所以台灣的病童五年存活率只有兩成八,低於歐美先進國家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台大小兒外科主治醫師許文明每次要花上五到十個小時開刀清除這種腫瘤,他形容手術困難之處:「就好像剝橘子,不同的是把橘絡留下來,橘肉清乾淨,橘絡就是神經和血管,橘肉就是腫瘤」。

除了手術技巧之外,許文明說,分子生物醫學的檢查診斷也讓整個治療計畫不再盲目。他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基因組副研究員黃秀芬解釋,神經母細胞瘤極為複雜多變,藉由基因轉譯因子MYCN、神經生長因子接受器Trk-A等不同生物因子,可以評估病情的危險程度,決定治療方針,例如是否需要切除腎臟或骨髓移植。

黃秀芬說,這些分子生物醫學檢查的費用需要新台幣七千到八千元,並不便宜,也不是每家醫院都有能力做這些檢查,國衛院有研究經費從事此項檢查,但是國衛院都沒有收到中南部的醫院送來病童的檢體,目前國衛院已開放各醫院送檢,提供檢驗結果做為治療參考。

台大醫院現已成立兒童神經母細胞瘤醫療團隊,院方希望病童能集中在幾家醫院,累積經驗,提高治療效果。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即使到第四期,仍有治療希望,蔡媽媽就說,看著女兒一天天恢復健康,她覺得只要父母愛心以及醫師的治療,小孩總是有救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