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三月毒蛇頻出沒 台灣疾管局自製救命血清一把罩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鈞凱台北十六日電)每年三月到十月,是台灣毒蛇出沒的高峰,據統計,平均每年約有三百人遭毒蛇咬傷,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賴以救命的抗蛇毒血清,全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一手自製,由於品質優良,甚至連美國、德國及義大利等國都來下訂單。

龜殼花、赤尾鮐、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及俗稱「飯匙倩」的眼鏡蛇,是國內最常見的六種毒蛇,由於部分屬於台灣特有蛇種,無法自國外進口血清,因此,自一九六八年迄今,疾管局血清疫苗研製中心即投入自製血清這項「救人命的工作」。

血清疫苗研製中心科長繆柏齡表示,中心內共飼養七十一條大大小小的毒蛇,每個月採集毒液一次,提供製造抗雨傘節及飯匙倩、抗龜殼花及赤尾鮐、抗百步蛇及抗鎖鏈蛇四種蛇毒血清,作為各大醫院、山區衛生所及軍隊急救之用。

除了赤尾鮐外,其餘五種毒蛇都是保育類動物,所以得來特別不易,多數是透過向農委會專案申請,收留從全國各地消防隊捕捉而來的毒蛇,或委託專人獵捕,繆柏齡強調,每一條毒蛇還都擁有「身分證」列管。

照料毒蛇起居長達九年的獸醫師林明正說,這些肩負救人重責的毒蛇,生活過得比人還要舒適,冬天吹暖氣,夏天吹冷氣,加上每年兩次的驅蟲,比起野外九成九有寄生蟲疾病的蛇類,壽命通常較長。

儘管被尊稱為「毒蛇達人」,但林明正也有失手的時候,二000年就因為一時失神,遭龜殼花咬傷,雖然馬上施打血清,仍造成左手食指萎縮的後遺症,從此只要感到精神狀況不佳,林明正便絕對不再冒險工作。

繆柏齡指出,根據統計,台灣遭毒蛇咬傷的人中,約有七至八成,都是龜殼花及赤尾鮐惹的禍,因棲息習性不同,前者多咬傷患者腳部,後者則是手部,民眾出外登山、郊遊,一定要記得「打草驚蛇」,同時遠離矮樹叢、雜草堆、柴堆和海邊沙灘等毒蛇易出沒的地點。

若不幸被毒蛇咬傷,疾管局提醒,民眾應盡量辨識毒蛇種類,保持鎮靜,並以彈性繃帶或絲襪包紮,阻斷血流擴散,同時迅速就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