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血型不相容 弟捐腎救兄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3月1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台灣器官移植新突破,巧妙運用抗排斥藥及免疫監控,保留患者脾臟完成腎臟移植手術。

台灣器官移植醫學又有新突破!台大醫院繼完成血型不相容、交叉試驗陽性腎臟移植後,又完成國內首例免切除脾臟活體腎臟移植,可望降低手術併發症與長期感染的風險。

三十七歲的邱堯明因亂服止痛藥,引發尿毒症,得終身洗腎,弟弟邱銘輝為了幫助哥哥慷慨捐腎,但因兩人血型不相容,原本受贈的邱堯明須切除脾臟,但台大在歷經過去六例高難度移植後,巧妙運用抗排斥藥與免疫監控技術,在保留脾臟下,完成移植。

台大外科部主治醫師蔡孟昆指出,前年底,台大完成首例血型不相容的活腎移植,因血型不相容排斥機率較高,因此當時是靠著血漿置換術、脾臟切除術與抗排斥藥物,降低排斥反應,才順利完成手術。

脾臟是人體免疫細胞大本營,切除後雖然有利移植,但蔡孟昆表示,多挨這一刀,病人就得多冒出血、感染的併發症風險,且理論上,少了脾臟的人,日後免疫力會略低,感染疾病的風險提高。

邱堯明原本是砂石車司機,因痛風纏身,經常到診所打止痛針,平日又愛吃止痛藥,三年前終於腎臟衰竭,必須終身洗腎。但一週得洗腎三次、每次四小時,讓他丟了工作,只能靠太太養家,人生變成黑白。基於手足情深,六個兄弟姊妹召開家族會議,討論捐腎事宜,最後小弟邱銘輝挺身而出。

為了保留脾臟,邱堯明在移植兩週前開始服用抗排斥藥,抑制脾臟B細胞生成,術前又四度進行血漿置換術,洗去殘存抗體,手術過程順利,兩週後出院。

蔡孟昆指出,雖然脾臟沒有切除,但免疫系統會慢慢「遷就」這顆外來腎臟,抗排斥藥也可逐年減量。但術後均須進行免疫監控,若出現難以克服的排斥現象,逼不得已時,還是得再動刀切除脾臟。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