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科學家發現延壽新秘訣

最新研究指平均壽命與年輕時受教育年限成正比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賀蔓編譯報導)追求長壽是人類永恆的夢想,從古時道士煉丹,秦始皇命徐福率童男童女尋找長生不老仙丹,到今天人們對於長壽村的研究。關於延長壽命的說法和研究有很多,大部分人認為長壽的條件是有錢、沒有壓力、擁有愛的家庭、和很多朋友。但是根據最新健康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延長壽命的一個秘訣是年輕時受更多的教育。

平均壽命與受教育年限成正比

據紐約時報報導,100年前美國頒佈法令將義務教育從6年改成7年,亦即學生本來受教育6年,法令強迫義務教育7年。雷勒斯穆妮(Adriana Lleras-Muney)博士說,這給她靈感開始分析各州執法前後這兩梯次學生的平均壽命。她的研究結果相當驚人:多上學一年的學生,平均壽命比原本預期的35歲增加了一年半。這篇論文獲得經濟學研究評論雜誌的獎章。此後,在瑞典、丹麥、英格蘭和威爾斯等地也出現類似的研究,發現待在學校的時間越長活的愈健康。

為何教育會導致壽命延長?雷勒斯穆妮博士提出一個可能的解釋:受教育較少的人比較不會計畫未來,也比較不懂得延遲慾望的滿足。正如在《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所說,如果忍著不吃一顆棉花糖,最後可能可以吃到很多棉花糖,意思是說如果延緩滿足一些慾望,則可以達成更大的目標。以抽煙為例,大家都知道抽煙有害健康,抽煙者的死亡率比不抽煙者高出兩倍,但低教育程度者比較沒有辦法想那麼遠。

另一位健康經濟學家史密斯博士表示,教育對延長壽命的影響比人種因素本身更重要,也比收入的影響更大。造成壽命長短最大差異在於年少時待在學校的時間,多上學幾年與多活幾年、年老時的健康程度有密切相關。教育當然不是唯一的因素,例如抽煙也很明顯會降低壽命,擁有朋友和家庭則能活的較久、較健康。另有證據顯示,有好的工作,能掌握好工作也有會起到功效。

被社會孤立容易減短壽命

1970年代晚期,舊金山健康照護中心莉莎柏克曼(Lisa Berkman)觀察中國城、義大利人聚集的北海灘區和天德羅因(Tenderloin)貧民區,發現在中國城和北海灘區可看到老年人和年輕人有很緊密的社會網絡將他們連結在一起,而貧民區的人則是被遺棄和孤立。三十年後的今天,很多的研究發現被社會孤立的人死亡率增加2~5倍。追究其因,生病容易導致被孤立,孤立於社會也可能因為壓力增加和生病時較難得到協助而導致健康受損和壽命減短。這項研究也說明了人的壽命和社會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財富和長壽沒有直接關係

有人認為財富可以買到健康。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雷蒙(Stephanie Raymond)和布羅納(Kristen Bronner)分析發現,富有地區的人死亡率比貧民區低。例如舊金山的個人平均年所得約57000美元,每年死亡率為4.16%,而阿拉巴馬州的塔斯卡路沙(Tuscaloosa)的個人平均年所得約24000美元,年死亡率5.97%。然而,史密斯博士認為財富和長壽沒有關係。並不是低收入導致健康變差,單看實行全民健保多年的瑞典和英國並沒有發現財富和健康有差異即可見一斑。史密斯認為比較可能的原因是因為生病容易有超出預算的醫藥費支出,因為生病沒辦法工作或工作時間減少所以收入降低。可見是健康影響了財富,而不是財富影響了健康。

雖然科學家發現多受教育可以延長壽命,但是目前還有待更多研究證據支持提升這一論斷。當然也有專家認爲,為了活的更久而投下鉅額的教育費是否符合國家成本效益還有待商榷。不過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其實人的生命在冥冥之中已有定數﹐重點不在人可以活多久﹐而是活出生命的意義。受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思考生命的長遠意義。也許可以給那些不愛讀書或輟學的年青人一些啟示。

資料來源:新世紀,康健雜誌,紐約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