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鍾:論藝術

2008年05月20日 | 01:58 AM

【大紀元5月20日訊】當代德國思想家百歲老人哲學大師珈達瑪對藝術有獨到見解,他曾說:「人類只能透過界限來瞭解自己,必須明確知識是有界限的,……我們無法超越界限。」

德國哲學界有綿長的傳統繼承,這段話和德國承前啟後的哲學大家努曼伊爾.康德(1724-1804)的見解有其源淵。康德認為在現實現象界後面有本體界,知識只能達到現象的描述而無法達到本體界的認識,英國大科學家牛頓也有相似的看法。可謂大思想家,英雄所見略同。

但是珈達瑪大師認為藝術可以突破這種界限。因為藝術呈現的是事物的全貌,包括事物的全息。

當然這指:真正的藝術,人類的藝術的珍品。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對藝術的定義是「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所以西方藝術體系,尤其繪畫,形似達到化境,有巴黎凡爾賽宮的珍品保存至今為證。

中華美學講「文以載道」,鍾嶸《詩品》與司空徒《詩品》及劉勰《文心雕龍》都涉及來自宇宙之美的「韻」,劉勰尤其嚴格文藝的正邪之分。故中華藝術在神似,在於無以言表之「韻」:韻味、韻致、風韻。這在唐人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傳》中達到淋漓盡致,連衣褶都似隨風而動,仙風神韻盡在不言中。屈原的詩,上天下地神遊八方,尤以宇宙之瑰麗而生色。

在歐洲也有學者強調藝術的認識作用,如:荷馬史詩反映古希臘人神同在之世界;但丁《神曲》反映另一空間,另外世界;莎士比亞戲劇對人世的洞察;哥德的《浮士德》對人性的透視,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對一個時代的反映。

但都沒有能達到突破現象界,達到宇宙本體界的康德水準。但是我們看看,新出世的神韻藝術:

(一)「上善若水」

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在《小紀念碑》一詩中,總結自己詩歌藝術的一生:「我之所以和人民親近,是因為我曾用我的詩歌,喚起人們的善心」,初次發現善的力量。

歌唱藝術家關貴敏先生曾總結性地與觀眾交流:「與低級趣味的東西不同,只有最高尚的藝術,才能使外國人仰視。」

《仙女踏波》表現的是什麼?是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之水,是最原始的物質:「太一生水」之水。用水來表現大善之善,最高尚的善,實在是創舉,而且很成功。他包含著中華文化之本質,中華人心之本質,包含著中華文化中的宇宙觀念。

(二)天之大德曰生

《易經.系詞》中有「天之大德曰生」,宇宙本身是善的,黃帝說「天性,人也」,就是說宇宙的性格反映到人性上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只是物質資源的開發,世俗的熏陶,使人的宇宙本性逐步「物」化了。如《陰符經》所說「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人的「物」化是從眼睛的渠道進入身體的,羨慕榮華富貴,追名逐利,最後精神耗盡,道德淪喪,又說:「九竅之邪,在乎三要」(眼、耳、口)。外邪通過眼、耳、口進入人體,影響人的身心健康,純潔大善的藝術,還可以換回人的天性。

(三)「人心惟危」

今天人類的物化,五千年前聖人就已經看到。傳下來的兩句話,唐堯對舜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唯一,允執厥中。」那時候就已看出唯有「人心」是最危險的。道心是在極微觀的所在,只有專精於真理,不偏激而守中,才能免於沉淪在物質世界的危險。

(四)聖人常善救人

這種關懷中華後代,關愛全人類的中華大善,也表現在故事劇中。《善念結佛緣》一啟幕,古廟雖破舊,一片靜穆,兩位世俗中青年一出場,立刻出現澎擦,澎擦現代舞節奏,馬上喧鬧煩燥氛圍,急轉而至。而余永佳扮演的第二嬉皮士,一出場就形神全備,一擰臂轉頸,一探頭探步,䠀足而進,便把人物從外形演到內心,渾身都是戲,為以後的轉變作了鋪墊。

善惡一念之間決定命運,對數十萬觀眾有莫大啟示,短短幾十分鐘充分體現中華文化內涵之善,如老子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是以聖人常善救人,而無棄人。」

(五)道,沖而用之

四大洲各國藝術界專家們或驚天幕高科技,或羨服飾非常美,或讚樂奏之專業,或歎動作之劃一,直至心舒體泰,病痛消失,或莫名流淚,或感淨化,不同人不同觀感,不同享受,盡顯中華文化多層次性,直到慾同台而舞,或目中看到是仙女或見到神在舞,直到法勻法師看見佛在舞,佛國現於人世;看出男女舞星已脫盡世俗人心,入於空無之境。其實就是1972年湖南長沙漢墓出土的帛書《道原經》中所說:「無為其素也,和其用也。」那種和諧,基於沖虛,即老子所說:「道,沖而用之。」真正的道,宇宙規律,實現起來,用以救人,其形態就是由心境沖虛而致的最高尚的和諧,這些男女孩子,小小年紀早已超越了盛行道家修煉的明朝人在《儒林外史》中極為崇羨的那種「襟懷沖淡」的至為高尚的虛無淨界,所以觀眾驚訝於鼓如一人擊,舞如一人跳,那種整體和諧,從天幕到舞美,從作曲到伴奏,從編舞到彈跳,處處是「神韻」。每一個舞星都是神韻,每一個音符都是神韻,突顯中華文化整體性,觀眾如浴在天上人間,和瑞之氣盈溢,人人笑口常開,或喜極而泣,通體舒暢,感受能量在全場週轉如法勻大師盡述其妙,其美學內涵,如頗負盛名大右派林希翎女士盡道其美。

(六)一陰一陽謂之道

仙女台步如雲中浮,似水上飄,亦由遠古「禹步」沿襲而來,正是中華祖傳太極圖中陰、陽魚飛旋轉換的動態體現,老子所謂「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陰一陽謂之道,沖氣以為和」;人人皆沖淡,處處是陰陽,陰柔之妙繼以陽剛之美;男大氣,女典雅;舞中有歌,歌詞畫龍點睛,樂舞如一,盡顯作曲
之高妙。總之結構緊湊已達到天衣無縫。男女主持出場,風雅堪稱大家。短短一時辰有餘,中華文化盡囊括其中,中外看客出場盡善,皆為好人。學習、深入中華真正文化,觀摩神韻,實乃捷徑。

(七)天之歷數

至於《黃粱夢》一折,並非每場必上,觀眾會接觸更深層文化,屬於中華文化之未來學。與西方現代未來學從科學發展上預測不同,乃層層大小宇宙、自然、道、天、地、人整體化安排,涉及不同維度空間,不同維度時空。書生一夢,在塵世黃糧炊而未熟,在另外空間已歷數省,時間經歷一生,和莊子所說「大莫大於秋毫之未,而太山為小;壽莫乎殤子,而彭祖為夭」,都是中華修煉文化中關涉不同空間之事,如飛碟般轉換神速。不同於若查丹馬斯的預測本能,而是神傳而來,可以修為,屬於敞開、洞明的歷史哲學,從堯舜禪讓時所講「天之歷數在爾躬」。到周朝姜子牙《乾坤萬年歌》到漢諸葛《馬前課》,到唐袁天罡、李淳風《推背圖》,再到邵雍《梅花詩》,及劉伯溫幾處碑文及《燒餅歌》。中華文化中神妙的未來學一直貫穿到現在。

(八)「萬物,人之盜」

五千年物轉星移,人事代謝都是預見在前,應驗在後,近代包括清軍入關、太平天國、武昌起義(「漢水茫茫,和衷與共」)、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飛機(「飛者非鳥」)、潛水艇(「潛者非魚」)到六.四屠殺(「火龍蟄起燕門秋」)、趙紫陽受難(「原壁蒙難,趙氏收」)直至共產黨滅,萬象更新,歷歷在冊。日本當代的學者以人間思維之見識驚訝萬分,實乃中華文化整體性中應有之義。從大小層次宇宙到銀河系,太陽系直貫中土,一切有序,早有安排,歷史自有其目的,屬於天機。非瑪雅文化直白而滅。黃帝有言在先「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人類把地球資源盜盡,萬物也把人類徹底物化,人性變獸性,代代食狼奶,崇拜狼圖騰,便到了惡貫滿盈,如孟子所說「率獸而食人」,「無是非之心,無惻隱之心,非為人也」的最後,許多觀眾已經看出,神韻非商業性動機,是文以載道,在挽回人性,在救人。

註:本文引證古文均見於《道原經》、《道德經》、《推背圖》及宋朝邵雍的《梅花詩》。(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