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韻的木蘭和木蘭的神韻

2009年01月06日 | 06:29 AM

【大紀元1月6日訊】(希望之聲記者林曉旭、何文報導)神韻舞台上,大幕徐徐升起,一幅中國田園山水的畫面躍入眼簾,濃縮遠近空間於一覽;舞台上花木蘭身著水粉色的裙裝,帶著一些女伴在刺繡,畫面恬靜秀美,動作溫柔婉約。雖然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木蘭辭》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的織布的景象,但是簡潔的刺繡代替了織布機,味道卻一樣香醇。

連接收聽

一千多年以來,花木蘭是傳奇,有口皆碑,這主要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敘事詩的生動的描述。《木蘭辭》本身也是傳奇,被稱譽為「樂府雙璧」之一,流傳上千年。然而有趣的是,不論是花木蘭還是《木蘭辭》,她們誕生的歷史朝代在傳說中演化出多種說法,有的說是北朝,有的說是隋,有的說是唐朝。《木蘭辭》的作者無法查證,木蘭本人的家鄉也有多個出處,或曰虞城,或曰豪州,或曰黃陂木蘭山下。

然而如何考證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不論如何變化,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都是傳奇的核心,為歷朝歷代的人們所鍾愛。舞台上,年邁的父親接了聖旨,卻無力赴戰場殺敵,這時遠方的烽火台上已經狼煙四起,於是木蘭毅然向父親展示了自己的武藝,決定替父從軍了。舞台場景迅速切換到戰場,木蘭已經披上戰袍,在一群英武有力的男子士兵的烘托下更顯英姿颯爽。這時,音樂和舞蹈都變得有力和快捷,士兵舞步模擬著戰馬飛奔,配合上木蘭精彩的毯子功表演,渾然一派陽剛之氣。當木蘭在士兵們的眾星捧月中,登高一揮的時候,音樂嘎然而止。場景很快又切換到木蘭的家居生活,木蘭又重新回到女兒裝,回到家中侍奉老父。朝廷派人前來封賞木蘭,於是木蘭的女兒身份曝光,震驚了所有戰友,讓他們為之感佩。神韻中的木蘭舞武並重、本身的女裝與戎裝的切換,加上木蘭與侍女們的紅裝與士兵的戰袍交相輝映,都給觀眾帶來多層次色彩相互輝映的強烈感受。這一切都在短短5-6分鐘的節目裡呈現出來。

主持人在介紹這個節目的時候特別強調說,木蘭並不是像迪斯尼的《木蘭》動畫片那樣是一個為了追求自我的,追求男女情愛的人物。其實何止是迪斯尼按照現代人的觀點來重寫木蘭的故事,大陸和港台過去幾十年裡面的關於木蘭的電視劇和電影,何嚐不是如此?有的版本,木蘭需要和將軍大談複雜的愛情,有的需要和軍中黑暗勢力勾心鬥角,有的要隱瞞父親去從軍猶如私奔一般,真是變化多端。而迪斯尼的動畫木蘭其實是一個美國現代女孩的情懷。這樣的「花木蘭」能夠流傳上千年嗎?

近代以來,可能只有梅蘭芳在1917年於北京上演的京劇《木蘭從軍》是力圖忠於歷史的,忠實原著《木蘭辭》的。這個京劇中,凡《木蘭辭》中所涉詩句和情節,在戲中均予表現。戲中梅蘭芳用閨門旦的表演方法來表現花木蘭從軍的動機與決心,用武小生的表演方法來表現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後的機智英勇;又仍用閨門旦的表演方法來表現木蘭辭官回家並不願再為官的心情。

梅蘭芳的京劇《花木蘭》中其服裝要更換六次,扮相要改變三回,梅蘭芳在劇中全面施展了藝術才能。當時,全劇有二十餘折,一次演出需連續兩個晚上才能演完。而在神韻的《木蘭從軍》中,短短5-6分鐘,服裝也要從紅裝變戎裝再回到女裝,故事也要有完整性,其編舞設計的機巧和舞蹈的難度可想而知。演員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從金戈鐵馬的音樂中,從翻騰跳躍的各種毯子功的表演中,一下子靜下心來,換上女兒裝,又能夠那麼柔美的去展現刺繡的細膩和人物內心的恬靜。短短的十幾秒鐘的場景切換,女主角從非常英氣勃勃的表情和動感的畫面,一下子就閃入恬靜溫馨的織女圖卷中,無疑難度很大。

這一切的藝術表現無疑需要紮實的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功,同時也需要演員對角色的深入理解。在神韻藝術團扮演花木蘭的蘇仙姿認為,花木蘭這一角色不僅僅是正面形象這麼簡單,她是非常忠誠、非常偉大的一個英雄,所以要有柔有剛才行。於是在她的演繹中,有女裝木蘭的柔和端莊;也有女扮男裝時舞蹈動作的稜角與高難度,體現著戎裝木蘭的威武與陽剛。

也許是時間限制所致,神韻的這個節目沒有像《木蘭辭》中那樣去描述木蘭和家人離別的景象:「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另外,節目中也沒有對應《木蘭辭》中描繪可汗要賞賜木蘭的場景:「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然而神韻這個《木蘭從軍》節目的簡潔故事情節,卻帶來重點更突出的效果:木蘭和家人離別的痛苦,還有木蘭有沒有像穆桂英那樣立下卓越戰功,被封賞什麼樣的榮華富貴,其實都只是烘托之手法,而傳奇的核心就是木蘭以女子之身演繹了一個忠孝雙全的經典。

紐約布魯克林大學的戲劇評論碩士郭靜子女士說,花木蘭傳奇的特點是「忠孝雙全」,而不是忠孝自古難雙全。(採訪錄音)

與此同時,神韻木蘭的編導及演員的生動刻畫,還表達了一個狀態:木蘭做這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和天經地義:朝廷徵兵抵禦外敵,父親年邁,於是替父從軍,這是忠義孝道使然。在家侍奉雙親,又是古時女子的自然角色,所以拋卻功名,回到家中換回女兒身,也是孝道精義。

其實,這一點也和《木蘭辭》中描繪的木蘭的思想狀態吻合:「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歎息的是不能在父母膝下服侍,而替父從軍則是「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的自然結果,是木蘭忠孝之心的自然結果。木蘭成就的是她的信念--忠孝和古代女子的婦道。戎馬生涯並沒有磨滅她的女兒經,放下刀搶,她仍然拾得起繡花針。

不僅如此,木蘭十二年的征戰生涯,顛沛流離,衝鋒陷陣,一個女子,如何能夠在男兒軍中長期生活,甚至領兵打戰,卻不被眾人察覺女子身份呢?這需要怎樣的犧牲,怎樣的隱忍付出呢?她又是如何在男子叢林之中恪守婦道之貞節呢?這個難度不會低於在那樣的時代違反朝廷體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時所需要的勇氣。

郭靜子女士比較了木蘭和同樣女扮男裝的祝英台:(採訪錄音)。

現在,民間紀念木蘭的聖地遺蹟仍有多處,最完整的也許可以說是黃陂木蘭山。木蘭山在黃陂城北30公里處,山高600餘米,峰巒聳翠,風景秀麗。歷代在山上祭祀木蘭,唐建木蘭廟,明建木蘭宮,後修木蘭殿。現木蘭殿在絕壁之上,朱柱青瓦,殿門額刻「忠孝勇節」四個大字。殿內端坐木蘭鎏金塑像,男裝女貌,英俊神武。兩側山牆,有「河畔習武」、「代父出征」、「凱旋歸時」等木蘭故事彩色壁畫,栩栩如生。

集「忠孝勇節」於一身,這恰恰是花木蘭之神韻。她的完美使得她的傳奇和《木蘭辭》的流傳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神來一筆。

當初,梅蘭芳大師需要用兩個晚上才能完全演繹花木蘭給熟知這個故事的國人,今天短短5-6分鐘的《木蘭從軍》的神韻舞蹈,要面對現代的華人還有各民族的觀眾去重新表現花木蘭的神韻,而且要隨著神韻全球巡迴演出將這個歷史英雄人物推向全球,這又是何等深遠的影響呢?

金融分析師Margarita Peraha觀看神韻演出後說:「我認為今天的晚會真是一場偉大的表演…我最喜歡《木蘭從軍》…因為所表達的含義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不管你是中國人還是其它地方的人。」

無疑,迪斯尼是需要到神韻演出來取經的,因為神韻的木蘭展現了木蘭的神韻。

木蘭在神韻中復活了。

(http://www.dajiyua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