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让学生成为“桃园人” 中原大学“桃园学”

桃园学“移工IN中坜”组学生藉由地图板之Q_A让观展者了解移工在台湾所遇到的问题。(中原大学提供)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20年12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不只是过客!中原大学为让学生对桃园产生认同与归属感,自2017年起开设“桃园学”系列课程,结合三位不同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认识更多面向的桃园,是热门通识课之一课群最大特色是将学习带入实地体验,连结学生与土地的情感归属,授课老师包括负责社会学的何彩满老师、艺术文化的魏立心老师及地方风貌的建筑系叶俊麟老师,期望桃园不只是学生大学四年的过境之地,要让桃园与中原的生活、学习经验成为带得走的飨宴与资产。

“桃花源寻宝”课程,叶俊麟老师带领学生校外教学,于龙潭圣迹亭前合影。(中原大学提供)

“桃园学”系列课程包括“桃学趣”、“桃花源寻宝”、“艺术说桃园”等,三位老师除了各自进行专业授课,也时常“共班”带学生到桃园各地踏查,如:新屋石沪、大溪老城区、中坜老街溪、龙潭三坑、马祖新村等处,深入了解桃园的城乡风貌与内涵。本学期课程成果展“桃到中原 话桃园”邀请平镇社区发展协会一同参与,藉由展出地方长辈的绘本与古玩,拉近学生与社区的距离。

中原大学“桃园学”系列课程师生至龙潭三坑踏查见学。(中原大学提供)

通识教育中心何彩满老师表示,她以社会学角度引导学生透过观察族群与社区,认识城市的性格。今年许多学生关注“移工”议题,土木三刘秉豪同学说:“来到中坜读书,才发现来台湾的移工比想像中多,我们同样在台湾生活,但却很少接触或了解他们。” 学生以迷宫及大富翁的方式让大家更认识移工来台工作的过程与艰辛。另一组同学则以“移工IN中坜”为主题,制作地图,呈现他们观察到的文化落差问题。

平镇见学绕经日治时期所砌之水汴头伯公,刘家后代拿出一块当年的泥砖,学生大开眼界。(中原大学提供)

财法系、化工系与机械系的“眷恋桃村”组学生,则对眷村文化产生兴趣,透过课程参访了马祖新村及大观园,非设计学院的他们手作模型,呈现出眷村新旧文化的交替与融合。心理三学生邱昱升表示,修这门课假日要去参访,也要学习叙事和手作,虽然比较累,但能和桃园各地的人与故事去做连结,更觉得自己是桃园的一分子,不是只是来念书的。

中原大学“桃园学”课群三位授课老师,左起何彩满、叶俊麟、魏立心。(中原大学提供)

魏立心从艺术面向带领学生认识桃园,鼓励学生以五感体验去感受桃园,并且用艺术的手法展现与在地文化的连结。电机四张家齐同学表示,对他来说这门课最大的收获是学会“放慢脚步”,大大改变他的理工思维,学会像孩子一样打开所有的感官去体验周遭,同组同学以“眼底的桃园”摄影、故事集一起呈现他们所看到的桃园与内心的感动。

叶俊麟的“桃花源寻宝”课程联结桃园的地景、文化资产与社区来做互动参访学习。近年已有应外系与应华系等学生修了这门通识课,更确定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大学毕业后改报考中原建筑系硕士班,未来将朝文化资产相关领域发展,“这就是中原通识课跨领域的魅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不同面向的自己,发挥潜能!”叶俊麟强调。

桃园市文化局文资科专员黄玮珉表示,中原大学与桃园市政府一向是良好的伙伴关系,中原在大学社会责任、全国古迹日、社教各方面都积极投入,也感谢中原老师带学生一起领略桃园之美。

“桃园学”课群召集人何彩满老师指出,他们三位老师都不是桃园人,所以更希望跟学生一起来认识桃园这个生活的第二故乡,相信藉由课程的系统知识与有感经验,能增进学生对桃园文化的认识与认同,并把“桃园学”的经验带回自己的家乡。◇

责任编辑:李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