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上好学校 “奥校”火爆

标签:

【大纪元2月4日讯】2月3日清晨,挤在早起的人群中,于小静赶到数学奥林匹克学校。这是她寒假补课中的第6天,今年11岁的于小静是个五年级学生。据了解,这个寒假在校内外上数学奥校的小学生为数不少。
  
虽然离开学还有一个星期左右,但在一所中学前,进出的学生和守候在门口的家长把不算宽敞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到了中午,端着方便面的学生们聚集在教室里用餐。据传达室值班人员告诉记者,学校寒假很忙,所有的教室也都全部用上了,从早上8点一直到下午5点多,他要负责打铃。据了解到,在这个学校补课的学生来自全市各中小学,从初一到高三,所有的功课都可以补。
  
在这个学校补课的初三学生李玉告诉说,这个寒假补10天,不算资料费,交了500元。她说:“我们班80%的同学这个寒假都在补课,学习好的就上了奥校。就为了考个好高中。减负后,许多同学上的奥校停办了,现在他们又开课了。”

2月2日,一个孩子的母亲说:“我们的孩子上五年级,学的也是奥班的数学,孩子特别羡慕那些上奥校的同学,北京市自从实行了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后,我们担心孩子可能会上不了好学校,孩子补课是不得已,学校布置作业少,我们就担心,别人家的孩子补这补那,我们就着急,因为考试终归是道绕不过去的坎儿。”

几乎每个学生家长都是“奥校热”原因的知情者,小学生奥校热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在“迎春杯”数学竞赛中得个好成绩,而得了市里一、二、三等奖的可以直接上重点中学。为能挤上“迎春杯”这趟快车,学生们全力拼搏,家长们八仙过海。北京一所重点小学六年级有6个班,每班50个同学,参加奥校学习的每班平均有十五六个人。
  
据知情人分析,办奥校可以“一举三得”,一可以发现确有数学特长的学生,二可以营利,三可以保持住学校的声誉———如果学生在竞赛中获奖,学校就会有好生源。但从获奖比例看,学生能考上“迎春杯”犹如过独木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在谈到目前奥校热时说了如下的话:“教育部有据可查的关于学生减负的文件就有22件,但学生负担就是减不下来。究其原因,就是瓶颈太小,能上大学的人太少。高校扩招,也许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小学阶段就竞争白热化的局面。”  

相关新闻
重庆钢铁股价跌至1元 面临退市风险
宁夏一医院输液收座椅费 民:难道让人站着?
政商环境恶化 美德杰律所拟关闭在华业务
长江第1号洪水形成 中下游持续暴雨汛情严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