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会”和两岸的关系

人气 90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4月30日讯】 “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是美国华裔的精英组织,是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诞生的,迄今已有十二年的历史,上星期在华府召开了第十二届年会。这次年会,除了像往年一样,邀请美国主流社会的知名人士及学者专家莅会演说、参加座谈外,最引人注意的事是公布一份美国人对华裔及亚裔态度的民意调查报告,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5%或四分之一的美国人对华裔持否定态度,存有偏见;23%的美国人不会选亚裔当美国总统,而反对黑人、妇女及犹太后裔当总统的比率分别是15%、14%和11%,远低于华裔;另外美国白人反对与华裔通婚的也高达24%,这样的民意测验结果令“百人会”会长邓兆祥“感到吃惊”,居然将近四分之一的美国主流族裔对所谓的“模范少数民族”(指亚裔、华裔),存有严重偏见。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二十多年前“百人会”的创始人贝聿铭去美国务院参加欢迎邓小平的午宴,美方接待人员就主观认定贝是中共方面的客人,海格当国务卿时,也曾把日裔的参议员松永误认为日本政府的官员。记者出席“百人会”年会强烈的感受即是:在美的华裔,不管英文说得多好,如何认同美国,他们和主流社会的白人是很难融合在一起的,勉强混在一起,也会像水和油掺杂在一起。没有这样的主观认知和心理准备,当然会对上述的民调结果觉得“震惊”。

许多事是不假外求,而应反求诸己的,说到偏见,丁懋时做驻美代表时,就曾向笔者抱怨过,“百人会”对台湾有偏见。原因是一九九二年“百人会”开年会时,事前透过“纽约华策会”的主席王碚(六十年代的台湾留学生)邀请丁代表参加年会,并希望丁在双橡园招待与会的代表,丁氏欣然接受。可是也受邀的中共驻美大使朱启祯反对和丁一起出席大会,并扬言如丁赴会,他将拒绝参加;“百人会”遂舍丁而就朱,撤销了对丁的邀请,可是双橡园的招待会还是要照旧去。丁懋时虽有屈辱之感,但为顾全大局,没有参加“百人会”的大会,不过双橡园的客照请,只是自己不出席,由当时的副代表林尊贤代为接待。

不知是否由于上次事件得到了教训,“百人会”现在强调它是“非政治性、无党派”的组织,与两岸或它所说的“大中国”(GreaterChina)都保持良好与建设性的关系。据了解,这次华府的大会,邀了中共驻美大使杨洁箎,也邀了台北驻美代表程建人及沈吕巡、李应元两位副代表,作为首日大会(二十六日)晚宴的贵宾,当晚由华裔的劳工部长赵小兰当主要演说人。事有凑巧,那天晚上杨洁箎因事不能赴会,中共使馆遂示意“百人会”不应邀请程建人等,但是请帖已经发出去了,如何是好?撤回邀请(英文叫disinvite,一个极不礼貌的字眼)的苦差事,就落在这次大会共同主席傅履仁将军(曾任美军法署署长,战后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机要秘书傅泾波的儿子)的头上,傅在大会揭幕日专程去驻美代表处拜访沈吕巡副代表,说是“百人会”的政策是两岸的使节都不邀(傅公开的说法也是如此),这次的请帖是作业的错误,诚恳盼望沈等谅解“百人会”的苦衷,不要出席廿六日的晚宴,程建人代表本“与人为善”的精神,决定不出席晚宴,沈、李二位副代表也没露面,同时程也展现了“以德报怨”的雍容大度,招待“百人会”的双橡园酒会照常举行。

此事真相是请什么客人或请何人演讲,“百人会”内部事前充份讨论过,工作人员不会不知情发错了帖子。所以临时撤回对程建人等的邀请,在内部引起过争议,有人主张不理会中共使馆的示意,照原定计划邀请台北驻美代表,否则事情传出去,会使“百人会”成为笑柄,既不懂中国请客的规矩,也缺少西方的基本礼貌。不过,不愿开罪中共的意见占了上风。一位知情也较同情台北的重量级“百人会”元老则伸出大拇指说:“台湾这次做得漂亮!”

漂不漂亮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整个事件则使台北驻美代表处有“寒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的感受。

作业疏忽也不能完全排除,以会议程序表说吧,明明请的是台北前驻美代表陈锡蕃参加座谈会,而竟然把陈的名字写成程建人,虽说是无心之失,却也反映了做事的粗枝大叶,“百人会”不是以在美华人的精英自居吗?怎么会如此草率、马虎?我们愿见“百人会”未来百尺竿头,落实其“非政治性组织”的口号,那时批评美国白人社会对华裔怀有偏见,才能义正词严。

──原载《中国时报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陈世耀:美中夹缝中的华裔 (4/30/2001)    
  • 纽约市种族隔离程度不低 异族通婚面临严峻考验 (4/30/2001)    
  • 王思亮:美籍华裔的立场在那里? (4/23/2001)    
  • 华裔不应成为中美对抗的替罪羊 (4/20/2001)    
  • 韦露田: 中南海还能控制局面吗? (4/17/2001)    
  • 【纪元专栏】适冰: 华裔学者的“忠诚” (4/6/2001)    
  • 张伟国: 中美关系让位于党内权力斗争 (4/5/2001)    
  • 何喜华﹕通报机制名存实亡 (4/1/2001)    
  • 美国加州亚凯迪亚市“孔雀园”名闻遐迩 (3/26/2001)    
  • 李玟: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3/26/2001)    
  • 张伟国: 如何看《刮痧》 (3/26/2001)    
  • 奥斯卡明年要换地 (3/26/2001)    
  • 扬名奥斯卡 李安:我是中国导演 (3/26/2001)    
  • 时代称高瞻遭拘留造成中美外交困扰 (3/25/2001)    
  • 美籍华裔关颖姗世界花样滑冰赛四度夺魁 (3/25/2001)    
  • 科罗拉多州华裔女孩罹脑癌 走前盼偿两心愿 (3/25/2001)    
  • 奥斯卡-好莱坞吹中国风 华裔女星热起来 (3/25/2001)    
  • 世锦赛关颖珊花样滑冰技压群芳 四度夺冠 (3/25/2001)    
  • 三名华裔 获加国BC省杰出运动员奖 (3/24/2001)    
  • “太空衣之父”美国华裔科学家唐鑫源 (3/24/2001)
  • 相关新闻
    “太空衣之父”美国华裔科学家唐鑫源
    世锦赛关颖珊花样滑冰技压群芳 四度夺冠
    奥斯卡-好莱坞吹中国风 华裔女星热起来
    美籍华裔关颖姗世界花样滑冰赛四度夺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