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如何確保醫生對症下藥自救手冊 (2)

派翠西亞.艾紐(Patricia A. Agnew)

【字號】    
   標籤: tags:

請別人推薦

來自朋友的建議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有可能這位朋友已經給這個醫生看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病,而且評價不錯。

你和朋友可能都喜歡同一類的人,雖然,醫療這件事,兩個人也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的需求與品味。

可以先請教一下朋友,他喜歡這位醫生的哪一點,以及收費標準、等待時間等等細節,這些細節對看病的人通常是重要的。

朋友可以直接指出這位醫生的優點是什麼,他是不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在解釋病情時,是不是可以清楚而且有耐性地和病人溝通?是不是有病人曾經在最後一分鐘取消約診,但這位醫生卻仍然照常收費?

如果朋友恰巧在你住的社區裡當護士,那你大可以詢問她,哪位醫生的服務和醫術值得推薦?護士看醫生的眼光與標準通常和一般人不一樣,而且護士也多半能從病人和醫生的互動關係中做出判斷。

同時,你也要注意,這位推薦者和醫生之間的關係,她是一位客觀的旁觀者,或是醫生的助手,甚至是這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她和醫生的關係勢必影響到她的判斷及評語。

媒體對於醫生的評鑑也可以作為參考標準。如果這位醫生發生過醫療糾紛,那當然是盡量敬而遠之。

在搬家前,不妨請教一下原本幫你看診的醫生,他是不是在那兒有熟識的醫生可以推薦,透過他的關係,你可以有一個比較好的開始。

又或者也可以請教一下你的房仲業者、住家附近的汽車修理廠、水電工、房東等,這些人應該都有找醫生看病的經驗,這總好過你隨便找一個陌生人,問他哪裡可以找到適合的醫生,如果你這樣無厘頭地發問,肯定招來白眼。

問一問這些將跟你的生活有密切關係的鄰居,你會得到超過預期的答案,而且肯定幫助會來得多、來得大。

另外,到附近的藥房打聽一下,也是個好方法。基於職業道德,或許藥師不好推薦特定的醫生,但你可以告訴他,自己剛搬來,對這裡一點都不熟,需要這方面的協助,請他只消提供幾個人名就好了,並不需要特別推薦特定的醫生。通常在這樣的對話後,你會得到超過預期的資訊。

第一次門診的觀察

當你覺得人選差不多敲定時,就應該開始進行面對面的驗證。首先,你可以先打個電話到診所問一下。

記住,每次約診的時間,一般來說都不會超過十五分鐘,必須要把握時間,掌握你想要得到的訊息。如果你是不需要經常看專科醫生的慢性病人(糖尿病、高血壓或肥胖症患者),也可以一併請教該怎麼治療。

第一次門診時,可以早一點到診療室做些觀察,如果候診室裡都是一些大腹便便的孕婦,或牙牙學語的小孩,那麼,這位醫生可能就不是你的最佳選擇。

如果候診室裡人滿為患,那麼,有可能的情形是,醫生在時間的控管上並不屬於有效率的那一類,雖然也有可能這一天只是特例,但請記得在筆記本上做註記。仔細聆聽病人之間是不是有些耳語抱怨,這些內容可以提供參考。

另外,觀察診所裡行政人員的工作態度,是愉快或慌張,從員工聽電話的態度及辦事效率,都有助於你做出判斷。還有,從診療室張貼的標語也可以判斷出醫生的做事風格,適當的提示有助於提升效率,但是過多拉拉雜雜的內容,則顯示這可能是一位龜毛型的醫生。

我們的社會通常把醫生過度神化了。當身體出現狀況時,民眾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去問醫生!」醫生被塑造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醫學權威,但在這種專業崇拜下,也不知不覺拉遠了醫生和病人間的距離,讓病人對醫生有一種敬仰與恐懼。
  
從步入診療室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開始評估這位醫生了。當他走進診療室時,是帶著微笑,或者是眉頭深鎖?甚至是他的身體語言,你都要注意觀察。

你會怕他嗎?一點點敬畏是正常的,但如果到達渾身不舒服的地步,那這位醫生可能就不是你的首選。因為在未來,你也許必須跟他一起討論如何診治你身體的各私密部位,以及家庭暴力、菸癮、情緒低潮,甚至是生死問題。

試著想像這樣的畫面,有一天,你可能躺在診療台上,身上除了薄薄的一件手術衣,等於是一絲不掛,而這個人將會站在你面前,直視著你,或對你進行觸診,你可以接受這樣的情景嗎?如果無法接受,那建議你,繼續再找找別的選擇。

選擇哪個醫生其實是相當主觀的。你可以從他的聲音、身體語言,或臉部表情來判斷他對病人的關心是不是真的;從眼神的接觸,到他看病時的態度,來判斷這是不是一位值得你信賴的醫生。

醫生與病人,雖然說穿了也不過就是一種醫病的業務關係,但如果能夠維持良好的雙向溝通,就會讓醫病關係有相當不錯的進展。

為了讓他更進一步了解你,你也可以提供他一些跟自己的生活習慣有關的訊息,例如告訴他自己是個吃得很清的素食主義者,週末喜歡玩滑翔翼,夏天會到佛羅里達跟鱷魚摔角……,如果這時候醫生一臉不可置信或不屑一顧,那麼,或許你可以考慮另外找一比較開放的醫生。

讓醫生多了解你,清楚你的背景和生活習慣,對於後續的診斷有益無害,所以,你或許可以預先準備好一張表列說明,這麼一來,也可為彼此省下寶貴的時間。
  
醫生對你的診斷,有時候會跟他的生活背景、所受的醫學訓練及個性有關,就像你怎麼選醫生的,不也是跟你的個性相關。

如果你是那種希望醫生能夠跟自己討論病情的病人,那麼,不妨仔細觀察判斷,才能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到這樣一個人的手上,不是嗎?@(待續)

摘編自 《該怎麼對醫生說?: 避免誤診、確保醫生對症下藥的看病自救手冊 》 大寫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