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霸凌新定义 台学者:建立通报筛选机制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2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江禹婵台北报导) 霸凌新定义出炉后,将原来的“长期反复发生”条件删去后,学者认为,虽然可让学校涵盖更大的关怀度,但也会使通报件数快速增加,通报时应建立筛选机制,划分单次和反复案例,若与国际定义混淆,反而会让台湾成为全世界霸凌最严重的地方。

教育部和台北市教育局举行99学年度北区各级学校“反霸凌安全学校推动”观摩研讨会,邀集各级学校教官、学务和训导人员共同探讨。

东华大学课程设计与潜能开发学系教授李明宪表示,现在国际霸凌定义全都包含反复发生的条件,若只用新定义来通报霸凌案例,不仅会和国际定义混淆,通报数目将会大幅提高,导致与国际比较时,台湾会变成全世界霸凌最严重的地方,也影响国际和社会观感。

李明宪建议,学校通报时抱着关怀立场可通报所有案例,但应建立筛选机制,划分新定义和霸凌原来的精确定义,同时教育部统计时,也该同样筛选,如此学校既可照顾到每件案例,教育单位追溯案例也更能对症下药。

如何防止霸凌?他提到,除了社政、警政和辅导外,学校内部也该建立教学、环境和政策铁三角,并整合校内和校外的社政、警政资源的交流平台,和学校、社区环境的改善,这样更能解决霸凌问题。

事前预防比事后辅导更为重要,尤其是如何尊重差异。至善国中校长钟芷芬提到,如果及早了解学生特质,再给予辅导可更有效防止霸凌发生,尤其户外活动作比坐在教室适合观察学生。

此外,应教导学生如何包容、尊重差异;因不少身障、情绪障碍等特殊学生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和其他学生相处也容易产生问题,因此学校需给从学生心理建设,如何与特殊同学相处为首要,并强化学生的旁观者责任,遇到不平之事可勇于发声,或即时通报学校处理。

她建议,从新生训练安排攀岩、溯溪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班级荣誉的观念以减少对立,老师也可从中观察学生合群、领导等特质,以预防霸凌发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