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豆製品含鈣量低 喝豆漿不如喝牛奶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灣台北報導)喝豆漿真能代替牛奶補足人一天的鈣質嗎?董氏基金會於12日公布一份調查數據顯示,10杯豆漿的鈣含量才同等於1杯牛奶,而嫩豆腐更要連吃7.3盒,才等於一杯牛奶的鈣質,而這數據也徹底打破民眾認為喝豆漿可以補充鈣的想法。對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營養醫學主任潘文涵表示,每日喝一杯半的牛奶,吃傳統豆腐,再補充深綠色的蔬菜和魚肉,就可以取得一天所需的鈣質。

台灣人骨質疏鬆的比例偏高,然而在不少人患有乳糖不耐症,或是不喜歡喝牛奶,再加上牛奶價錢較高的情況下,很多人會以豆漿取代牛奶的方式來補充鈣質。不過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在記者會上表示,光是喝豆漿很難取得一天所需的鈣質。

潘文涵指出,有七成民眾甚至是專業的醫療人員認為,豆漿能夠取代牛奶的鈣含量,而一天所需的鈣為1,000毫克,但一般民眾一天大多只攝取約500毫克,這也反應出台灣人目前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比例偏高。

黃豆雖然好處多,內含優良蛋白質、異黃酮素及植物固醇等豐富營養,但據董氏基金會營養組調查,240C.C.的豆漿平均要喝上10杯,或是包裝冷藏嫩豆腐要7盒,才等於1杯牛奶的鈣含量,也就是說想要靠豆類補充鈣質,那吃下肚的豆類產品份量得多得嚇人,一般人恐怕很難靠豆類取得足夠鈣質。


素肉鬆、素火腿、素漢堡、素鹹魚等黃豆製品,雖然鈣含量比豆腐、豆漿高,但經加工處理後,往往添加過多的鹽分、調味料及其他食品添加物,反而失去原來響應健康、飲食環保的本意。(攝影:林伯東/大紀元)


許惠玉也提到一個現象,她表示,素食減碳抗暖化漸成全球共識,許多機關團體、學校開始實行「蔬食日」,但為增加菜餚的變化性卻常以素肉鬆、素火腿、素漢堡、素鹹魚等過度調味之黃豆製品取代原來的肉類主菜,雖然鈣含量比豆腐、豆漿高,且經加工處理後,往往添加過多的鹽分、調味料及其他食品添加物,失去黃豆中原有的膳食纖維與卵磷脂等,反而失去原來響應健康、飲食環保的本意。


「一杯牛奶的鈣含量=10杯豆漿=7.3盒豆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建議大家一天可以喝一杯半的牛奶(約360毫升),吃傳統豆腐,再補充深綠色的蔬菜和魚肉,就可以取得一天所需的鈣質。(攝影:林伯東/大紀元)


潘文涵表示,「一杯牛奶的鈣含量=10杯豆漿=7.3盒豆腐」,她建議大家一天可以喝一杯半的牛奶(約360毫升),吃傳統豆腐,再補充深綠色的蔬菜和魚肉,就可以取得一天所需的鈣質。

她也強調,乳品及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來源,若鮮乳難買又貴,也可以泡奶粉或喝保久奶取代,因為三者營養成分差不多,都有豐富的鈣質與維生素B2。

至於如何買新鮮的豆腐?潘文涵指出,豆腐買回去時,若發現壓下去不易破碎,或是放一段時間沒有變色,就代表豆腐添加黏調劑或雙氧水,如果豆漿搖晃後沒有泡沫,就可能添加消泡劑,長期攝取對人體皆會產生不良影響。

對此臺灣大學黃青真教授也建議民眾,將傳統豆腐買回家後,應馬上以水煮或蒸作殺菌處理(亦可除去雙氧水),並泡在開水中,才能多存放冰箱幾天。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