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产阶级将取代欧美消费地位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8月20日讯】(美国之音报导)亚洲开发银行星期四发表的最新报告指出,亚洲中产阶级快速增加,消费增加,购买力增强。这有助于增加内需,减少亚洲国家对出口的依赖。报告预计,如果亚洲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亚洲中产阶级可能取代美国与欧洲的传统主导消费地位。

亚洲开发银行8月19号发布调查报告说,亚洲中产阶级快速崛起,2008年已经增加到19亿人,占总人口的56%,这个比例1990时只有21%。

报告对亚洲中产阶级的界定标准是每天消费额在2到20美元之间的群体。报告说,虽然这个标准远低于西方,但这个群体的规模和消费量近年提高很快。

*中国中产阶级快速增长*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中产阶级1990年到2008年增添了8亿人,在所有亚洲国家中居首位。2008年,亚洲消费总额达4.3万亿美元,大约是经合组织OECD同年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报告估计,到2030年,亚洲消费支出可能达到32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总支出大约43%。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钟和认为,如果亚洲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亚洲中产阶级可能会取代美国与欧洲的传统主导消费地位。

李钟和说:“报告预计,未来20年,如果亚洲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继续脱贫,亚洲中产阶级将增加到27亿人,消费支出将占世界的43%,可能会取代美国与欧洲作为全球主要消费者的传统地位,帮助全球经济重新平衡。”

有经济学家对这种界定标准提出质疑。美国穆迪经济网站分析员成旭认为,每天2到20美元的消费在中国实际介于脱贫和步入小康之间,但中国的中产阶级迅速增加,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缺乏具体数据,但很可能高于报告的标准。

成旭说:“沿海城市房价的迅速飞涨,当然有很大的投机成分,但没有一个收入较为丰厚的阶层作为背后这个泡沫的依托,是不可能的。第二个就是你是否拥有汽车作为一个特征的话,那么中国今年汽车销售量可能会达到1千5百万左右,接近美国危机前的常态。如果没有一个相当大、我可以比较放心地说是中产阶层的话,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钟和

*亚洲模式将从出口转内需*

李钟和承认,亚洲中产阶级一半以上每天消费额在2到4美元之间,很不稳定,一有重大冲击,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这些人被视为是下中产阶级(lower-middle class)。但他强度,中产阶级总量的壮大,有助于公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进步。

李钟和说:“中产阶级接受更好的教育,对公民权利有更强的意识。他们公开要求更好的服务,这有助于改善公共服务的问责制度。”

报告预计,到2030年,亚洲大部分国家中产阶级和上流阶层将成为社会主体,亚洲的经济增长模式将从出口引导型转变为内需拉动型,从新平衡全球的经济需求,增加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为亚洲和世界带来巨大的机会。

成旭以汽车市场为例说,中产阶级增加,中国汽车市场会不断发展,这就给欧美带来新的商机,可能还会帮助减少美中之间巨大的贸易不平衡。

成旭说:“为了应付汽车量急剧的增长,你肯定要重新翻修公路,很多城市的整个公路系统就需要进行重建,这个消费结果的变化会有大量的基本建设的需求;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增加,很多投资商会从原来的再出口转向希望用来满足中国本身消费需求的增长。这是不是又可能改变现在中美贸易如此巨大的逆差呢?这也是极有可能的。”

报告建议亚洲国家政府推出有利政策,扶植中产阶级的发展。

相关新闻
亚洲股市暴跌 中国感受欧美冲击波
全球报摘-亚洲华尔街日报重要新闻
台股大盘大跌186点 收7157点 鸿海成空头指标
日本6项流行次文化  老美难理解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