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致命吸引力 害蟲偏愛紫黑光

人氣: 5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5日電)為解決有機稻田害蟲防治問題,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發明「溺水式太陽能捕蟲器」,不僅可以抓蟲,休耕時還可當作田園照明裝飾。研究還發現,害蟲偏好紫黑光,成為致命的吸引力。

台東地區有機米栽培面積約195公頃,主要分布在鹿野、關山、池上縱谷區,有機栽培不允許使用化學藥劑,因此容易發生蟲害。

農委會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能在水中發光的捕蟲燈,且節能減碳利用太陽能發電,初步實驗效果相當好,能捕捉數種稻田主要蟲害。

台東農改場表示,台東地區危害水稻的害蟲有水象鼻蟲、鐵甲蟲、負泥蟲、瘤野螟、二化螟、偽黑尾葉蟬、黑條黑尾葉蟬、電光葉蟬、白翅葉蟬、褐飛蝨、斑飛蝨、南方綠椿象、細針緣椿象、台灣蜘蛛緣椿象、螻蛄等約15種以上,其中多數害蟲具有趨光性,可在蟲害發生時利用燈光誘捕減少危害。

早期捕蟲燈由於田間電力供應及牽線不便,常無法順利供應電力,而使用大自然能源太陽能供電,則能解決此困擾問題。因此台東場研發溺水式太陽能捕蟲器。

台東農改場課長林永順表示,溺水式太陽能捕蟲器,其構造分為太陽能板、可伸縮高度主體架、蓄電及供電控制單元、誘蟲燈泡、誘捕裝置等5大部分。其原理是利用昆蟲的趨光特性,於夜間以具特定波長之燈光誘引害蟲陷入溺水盤使其溺斃。

研究發現,害蟲對紫黑色光有較強趨光性,捕蟲較具多樣性,可誘捕到大量葉蟬、椿象、瘤野螟及螟蟲;而白色光較具單一性,僅誘捕到較少量葉蟬,因此以紫黑色光有較佳誘蟲效果。

太陽能捕蟲器不僅實用還可美化田間,在田間休閒期,可換裝LED燈泡做為照明用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