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工業區更新活化 提升傳產軟實力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晴玳高雄報導)為活化工業區、提升競爭力,經濟部工業局自98年起推動「老舊工業區更新與開發計畫」,歷經2年半的拉皮更新,全台共計54處老舊工業區、萬家廠商成功改造。改造過程中,環境設施與生產技術的升級,不僅促進投資、擴大就業,更為傳統工業區開創了第二春。

工業區軟實力提升成果發表會,1日在高雄臨海工業區服務中心舉行,經濟部工業局局長杜紫軍、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蔡圖晉、臨海工業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許高威、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董事長黃啟川,以及各區廠商代表皆出席與會,共同見證工業區耀眼的更新成果。

杜紫軍表示,國內共有61處工業區、上萬家廠商,產值約佔全國的43%,然而工業區開發至今,逾15年者有 55處,已面臨設施老舊、產業轉型的問題。因此,中央斥資120億元推動更新開發計畫,歷經2年半努力,共計完成850項改善工程,在改造過程中,衍生的投資金額約 1,216億元、增加產值逾 1,844億元。

黃啟川表示,近年來,工業局積極推動工業區更新計畫,讓產業基礎環境及設備更趨完善;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配合計畫的推動,以技術能量協助廠商進行技術提升。經歷金融海嘯,台灣廠商不曾被打倒,甚且排除萬難,締造可觀的經濟成長率,足見中小企業超凡的活力與韌性。

以遊艇製造業起家的緯航公司董事長曾信哲,代表廠商分享其成功經驗。他說,金融風暴是促使公司轉型致勝的關鍵,逆境來臨時,訂單驟減了7成,面對嚴峻虧損,他大力調整資金運作及經營方向,1/3資金投注廠房設備的更新,1/3接受金屬研究中心協助、進行技術提升,1/3則用來併購汽車零件工廠。3年拼鬥苦熬,終於穿越風暴、迎來事業的大好前景。

曾信哲表示,面臨難關之時,因為及時補進汽車零件廠的訂單,工廠不致空轉,員工的就業也獲得保障;而這段期間所開發出的新產品,竟等同於過去10年研發的總量。挺過風暴,他不但還多了一家新公司,還提升了企業總體的競爭力。

曾信哲強調,中小企業的前景其實不差,企業間若能成立「互助中心」,突破單打獨鬥的格局,在人力、設備及市場接單上,彼此善作整合、分工及調配,相信各家業績均可加倍成長。

(責任編輯:葉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