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聞封鎖野心 中共黑手伸入台灣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6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談到,台灣媒體報導中國的情況非常不足,尤其中共對媒體的封鎖已經延伸到台灣的媒體,他以目前《中國時報》被旺旺集團董事蔡衍明以私人名義買下事件影響甚鉅為例。

一般自由社會的媒體都是以監督政府為目標,但在共產極權統治的媒體,都是以服務政權為目標;據說當時蔡衍明在中時下達3道指令,包括未來將全力擁護馬英九總統,同時想辦法化解兩岸人民誤會,並且所有的新聞將與統獨無關等條件須遵守等。

張錦華說,自此之後,中時如同成為中共喉舌的媒體,極盡排除負面報導,而失去監督政府的存在價值,同時野心的大幅進軍媒體的版圖,包括報紙、網路、平面媒體、電視等,除了台灣之外,也購買了香港亞視股權。  

中時在2008年11月易主後,不到半年上百採購團即從22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蜂擁而至,當時媒體所呈現的幾乎都是購買新聞版面,使用置入性行銷的方式買新聞宣傳。

新聞理應擔當報導事實,只是這樣的結果導致身為第四權的媒體,已把監督政府專業的本質被破壞殆盡,新聞記者尊嚴被踐踏,讀者信任不再,並淪落為廣告業務。在監察院的報告也指出,接受中國置入的媒體裡,《中國時報》與《聯合報》幾乎沒有採購團負面的新聞。

一位記者需要做出具有公共價值的新聞報導,從報導中也可看出,版面大篇幅呈現大陸風光明媚,宣揚對台商等優惠利多,適合去投資發展等,其最終目地是招商、做城市行銷等,但卻以新聞形式出現,詳盡程度也違反新聞專業。

這些採購團甚至要求在台灣下單,卻要是中國出產,所以台灣是否真正有拿到所謂的讓利?抑或如報導指出對台灣有利?這都是值得監督的地方。

張錦華表示,大多數的台灣媒體對中國負面新聞報導很少,在2個月裡出現不到30則對中國負面的報導,等於4天可能才有1則,對中國現況幾乎無法真實呈現。

張錦華指出,上述這些這就是中共想方設法的「大外宣計畫」,利用400多億來購買媒體,企圖影響左右話語權;她呼籲,在面對極權社會時,發聲管道是多麼的重要,這也是自由社會能為不自由國家做的一點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