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災變到蛻變 埔里邁向生態鎮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17日電)九二一震災促發南投埔里鎮桃米社區轉型為生態村,成了社區再造的典範。災後12年,走出陰霾的埔里,一股「再現蝴蝶風」的新願景正醞釀開展,盼將埔里蛻變成「生態城鎮」。

民國88年的九二一地震重創中台灣,災後廖嘉展、顏新珠夫婦返回故鄉埔里成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不久便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工作者;「新故鄉」更成立「埔里家園重建工作站」,匯集災民重新出發的氣力與養分。

民國91、92年間,「新故鄉」協助南投地區15個社造點推動社區重建與改造工作,其中桃米社區的重建,「新故鄉」長期駐點協力至今。

透過社區資源調查,「新故鄉」發現面積18平方公里的桃米蘊藏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有23種;台灣143種蜻蛉,在桃米發現56種。

在與社區居民取得共識後,桃米選舉青蛙做為生態村發展的願景,並以「青蛙頭家」為社區定位,朝生態、生產、生活並重的生態村邁進。

社區改造期間,桃米培育30多名生態解說員,成立近20家合法民宿,護衛了3公頃濕地,打造25座家戶型生態池、3條生態河道,並種下將近5萬棵原生苗木,結合生態農業,發展生態旅遊。

97年9月21日,日本阪神地震災後作為重建救援基地的1座紙教堂飄洋過海來台,在桃米社區的新故鄉見學園區完成移築。至此,紙教堂新故鄉社區見學園區成了桃米生態村的窗口,持續扮演社區重建、營造、產業、生態的交流平台。

白色的紙教堂靜諡溫暖,園區草青花香、蝶飛蛙鳴,造訪的民眾日益增多,開園3年來,儼然成為生態旅遊的重鎮;在九二一地震屆滿12週年前夕,已有逾100萬遊客在這塊生態美地領略社區再造的魅力,也見證愛與互助的重建精神。

「從老舊沒落、沒人知曉的小村莊,現在成了生態旅遊、社造觀摩的亮點,家園煥發新風采。」1名在重建後轉型經營民宿的居民說,現在的生活環境讓桃米人感到驕傲與自豪。

埔里早期曾是台灣蝴蝶工藝產業的大本營,每年從埔里加工出口的蝶隻標本高達2000萬隻,為埔里贏得蝴蝶鎮的稱號,也為台灣樹立蝴蝶王國之名;但隨著開發的步伐、棲地的破壞、天然災害的侵襲等因素,蝶量已不復往日盛況。

廖嘉展表示,桃米社區以青蛙為生態村發展願景,真的變成一個結合觀光的生態產業、生態生活;擁有好山好水的埔里,要營造、蛻變成生態城鎮,應該也不是夢想;他有信心獲得鎮民的支持,透過產、官、學的跨域合作「再現埔里蝴蝶鎮」。

在地知名的巧克力業者茆晉祥率先捐出新台幣20萬給大埔里地區觀光發展協會,並委由生態專家彭國棟所率領的調查小組,分10條路線進行埔里鎮蝴蝶資源現況調查。

「新故鄉」也提出「生態城鎮見學網絡的建構與推展計畫」,並自8月啟動蝴蝶生態解說員培訓,發起「我的蝴蝶夢」蝴蝶棲地的營造與保護創意方案甄選,鼓勵鎮民為蝴蝶營造更多繁殖的空間。

「地震,讓我們見識到毀滅的力量與無情,但更讓我們看見重生的堅毅與新生的魅力。」廖嘉展堅信,如蛹的蛻變、如蝶的翩翩,當「蝴蝶風」再現時,埔里將讓人感動、喜悅,吸引更多遊客造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