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服务人群 大提琴家林明慧专访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大学生节目
font print 人气: 122
【字号】    
   标签: tags: ,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大学生节目)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晓宇。您刚才听到的曲子是新英格兰弦乐四重奏(NewEnglandStringQuartet)带来的“龙猫”。来自台湾的大提琴家林明慧就是新英格兰弦乐四重奏的一员,目前她是波士顿大学(BostonUniversity)音乐系的在校博士生。

(音乐网址:http://big5.soundofhope.org/fplayer.asp?file=audio01%2F2012%2F1%2F5%2Fcellist%5Fbu%2Emp3&title=%A1u%A5%CE%AD%B5%BC%D6%AAA%B0%C8%A4H%B8s%A1v%A1%D0%A4j%B4%A3%B5^%AEa%AAL%A9%FA%BCz%B1M%B3X)

自2007年起,林明慧小姐不仅多次受邀在美国演出,如纽约协济道院十周年音乐会,麻省理工学院等,也多次获选在大师班上演奏,比如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

林明慧三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的时候开始她的大提琴之路,2005年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的琵琶第音乐学院(The 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下面请听本台记者玉易从波士顿发来的对林明慧小姐的专访:

记者: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特别荣幸的请到了在波士顿生活的大提琴演奏家林明慧小姐。

林明慧: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

记者:我记得第一次见到明慧的时候是在一次波士顿大学世纪音乐会上。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东方面孔,就很好奇她是如何开始她的音乐之路的。

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的?你是一开始就学习拉大提琴吗?学习拉大提琴多长时间了?

林明慧:我从三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钢琴,八岁的时候开始拉大提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开始学琴完全都要感谢我的妈妈,妈妈从小就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才女,弹古筝、插花、编校刊,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弹钢琴,于是她让女儿代替圆她未了的梦想,我也就非常幸运的开始我学琴生涯一直到了今天。跟我差两岁的妹妹后来也跟我一样走上了音乐之路。

记者:有什么故事发生才让你对音乐感兴趣,或让你决定从事拉大提琴的吗?或者你的家族中也有人从事音乐相关的工作吗?

林明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经过其他家长推荐,跟一位非常严格的年轻老师学钢琴。老师对我的爸爸妈妈说:你的女儿很有音乐天分,只要你们答应让她报考音乐资优班,我会负责训练她。那时候爸妈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让我开始了紧凑的冲刺。

放榜的结果我如愿考上了,国小三年级开始成为音乐班的学生。台湾的音乐教育其实是很扎实的,到现在都还让我受益良多。我们必须要修主副修两样乐器,当时爸妈希望我学弦乐器,加上手形适合,所以便选了大提琴。

多年之后,在所有的弦乐器家族之中,我还是最钟爱接近人声的大提琴,可说是冥冥之中就有的安排,非常的幸运。

记者:听你这么说,好像你父母才开始让你学习音乐的时候是为了培养你的兴趣或者说气质,那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才让你父母决定说我女儿以后就要从事拉大提琴这条路呢?

林明慧:小学三年级开始,钢琴老师就常安排我去参加大小的比赛。其实就是河合的钢琴比赛、县赛都有不错的成绩。小学五年级那年,爸妈认为我学大提琴也有一段时间了,觉得也可以让自己有一点挑战,所以除了钢琴之外,也让我报名参加大提琴的比赛。

我还记得那时候爸妈鼓励我说,我们志在参加不在得奖。结果那年其实非常意外我得了县赛大提琴冠军,又晋级参加省赛。隔年六年级的时候更拿到省赛优等的前三名。妈妈因此觉得可能大提琴在音乐之路对我来说是一条捷径,我在初中二年级开始正式主修大提琴,但我对钢琴的喜爱从来没有减少过。

其实会开始向往出国是高中的事,那时候高中的音乐班班主任常跟爸妈请愿,说希望能让我出国深造,他说:我之所以能一直在大小比赛维持佳绩,不是因为真的这样优秀,而是其他人不够好。主任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让我一直保持谦虚的态度,并且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出国看看。

记者:是什么促使你决定来波士顿学习音乐呢?你对于波士顿的印象和感受又是什么呢?你又是为什么会选择波士顿大学作为你继续深造的学府呢?

林明慧:我在美国生活的起点,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开始,巴尔的摩(Baltimore)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城市与主要海港之一,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我在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属的琵琶第音乐院(Peabody)攻读硕士,是美国最早成立的音乐院之一,那里的学习环境单纯,每天总有许多好的音乐会可以听,周遭的同学也有很多佼佼者,许多已经是比赛的常胜军或是国际知名的演奏家。大环境的熏陶以及洗礼下,我就像一片汲汲于吸取知识精华的海绵。

我那时候的指导教授是一位非常年轻的以色列大提琴家,他不但琴拉得好,也是一位非常关心学生的老师。以前有人说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大提琴家,首先要成为好的人,然后致力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然后才是音乐家,而后成为好的大提琴家,我在我的指导教授身上深深的体会到这个道理。他虽是严父的角色,但也是慈母,他非常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常常会鼓励我们游泳跑步,也会指派同门的大提琴家们互相切磋。另外在大班课时会规定每个人都必须对台上的同学给与赞赏与批评,这就奠定了我以后教琴时给学生建议的自信。

老师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无论他怎么忙碌,他会在教完整天琴后开车回家的路上打电话跟每一个当天上课的学生讨论上课的细节。有的时候他去遥远的国家演出彩排的空档也会写想办法电子信件给我们。

记者:那看来你不仅有好父母,还有很好的指导教授啊!从你以色列教授的身上,你是怎样理解首先做一个好人再做一个好的艺术家的这句话呢?

林明慧:我想刚刚有说到教授总是非常的关心我们。他不是只有指关心自己的学生,也关心学校所有的学生。只要有人有任何的问题或者对他有任何的意见,他即使是很忙,也一定会停下脚步跟他们说上几句。他影响我们很大的还有一个部分就是他有一颗感恩的心。他常常会跟我们说,他刚来到美国,来到Boston的时候,其实是身无分文的穷学生。他就在公布栏上贴了一个公告,就是问人有没有可以让他借住。他永远都会记得那些人帮助他,他会想要回馈社会。(哽噎)

如果不是当初那对夫妇帮助了他,他不会有今天。所以他也常常希望他自己,或者是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互相帮助。另外还有老师非常注意生活上的细节,也非常照顾我们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不会让我们觉得受冷落。我想老师这些好的(言传身教)在他的音乐里都可以感受出来。

记者:看来你的老师对你的影响很大,是不是他也直接影响了你来波士顿的决定呢?

林明慧:当初在Peabody念硕士加上演奏文凭的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当我开始准备博士的申请甄选时,老师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跟我讨论未来。他说,我喜欢接触人群,又有丰富的情感,加上能弹上一手好琴。他认为最适合我的音乐工作是教学,拉室内乐。另外,他自己也曾在波士顿度过大学生涯。他认为这个有诗意又不失新意的城市能激荡出我更深沉的内在。所以毕业前老师对我说:请坚持你对生命的热诚跟理想!

我想老师为我开启的这扇门,以他对我的观察,从此加深加宽了我的世界,我觉得我心里真是非常的感恩。

记者:来到美国,在一个完全西方文化环境的背景下学习音乐,与你之前在台湾时学习音乐相比,有什么感触吗?

林明慧:大学的时候进入我梦想中的第一志愿,就读位于关渡半山腰的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她是一个充满人文艺术气息的角落,学校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在展演与创作中、即使在校园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惊喜。

在这样的美好环境中优游的我除了期许自己能常保初心之外,其实受益最多的是来自大学教授们传承的审美经验,他们大部分是从欧洲或美国深造而后回国服务,在美学思想上涵盖东西文化的精髓。他们除了培养我们在严谨的音乐训练中理性的领受音乐之外,他们也鼓励我们能够沉淀自我并感受音乐中的美妙,这对我往后出国后对中西文化的接轨有很大的帮助。在这当中唯一不变的,是从生命的历练中寻找感动,进而在创造音乐的过程中注入那些感受的情感。

我来到波士顿之后除了说充实了西方音乐体验不同文化的奥妙之外,其实我也会开始对文化发展或者是自己的归属进行思考。除了沉浸在传统音乐或者是一直以来熟悉的西方古典音乐外,我也会开始更全面的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所谓“通而不俗”,深入浅出,比较更接近人性的音乐。这其实也帮助我的一个终生目标吧,“用音乐服务人群”。如果音乐家都能带着热诚去亲近群众,我相信在尝试与人们沟通的时候,我想音乐可以促进人际的融合、提升人性。

记者:大概我是比较理性的人吧,我不能完全理解你说的“怎么样从生命的当中寻找感动,把她注入到音乐创作当中去”,你能给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林明慧:我想那时候在要离开Baltimore来Boston之前。我常常想,音乐到底可以为人带来什么?因为很多人说,音乐家、艺术家都是活在自己的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那时我也常常问自己,音乐到底可以为人类带来什么?那个时候我就开始想,我从大学的时候就很喜欢到医院,老人院或者安养院去拉琴给他们听。那时候就加入学校一个社团,去很多不同的机构拉琴。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去医院的加护病房,我们一间一间的敲门,看家属有没有需要我们进去演奏。当时我是跟一个弹吉他的朋友一起一组,我们各自拉一些音乐为他们加油。我记得很清楚就是,在床上的植物人眼泪就掉下来。当下,我心里很感动。音乐不是只是锦上添花,蛋糕上的糖霜。音乐还是能够帮助人的身心。之后在演奏同首曲子的时候,心中的情感就不一样。

记者:这样看来,音乐真的不仅仅在文化层面上具有更深的现实的意义。你对自己的音乐之路,今后有什么打算或者是期望吗?

林明慧:我目前以教学跟演奏为主轴。演奏主要是跟我的新英格兰弦乐四重奏的团员一起。不管是就音乐创作经验或是有志同道合好朋友相伴的角度来看,我想这段时间都是我生命中很丰富、精彩的时刻。曾经有人说“旅行的意义在于起点与终点本质的差异”,我想在我的音乐旅程当中不管是东方或者西方,音乐或文化的洗礼,我仍在探寻最接近世界原来的样子。希望我能够一直与音乐为伴,找到世界的原貌。

记者:我知道你正在实现自已用音乐服务人类的目标,希望你能继续完成你的这个目标。

林明慧:谢谢,谢谢。

记者: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转载自希望之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位中国所称八十后(1980年代出生的)、来自北京的网页设计师──Liu Xliao,也是一位业余的旅游玩家。在台湾的12天旅程中,Liu Xliao信手写下图文并茂的游记。出乎意料之外,网友反响热烈,单天网页浏览量曾暴冲到239万。Liu Xliao一夕暴红!以至于他计划把游记整理成书,预定5、6月在台湾发行。
  • (shown)小人物奋斗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条件的阻碍,只要肯坚持,就会有收获。“看”看人间“不怕命来磨”的小人物奋斗故事,他们都有一个让人闻之鼻酸的惨淡童年。虽然出身低,成长环境充满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但这些小人物却能化逆境为顺境,在看似不可为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拼出一条路,谱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shown)小人物奋斗故事系列:英雄不怕出身低,更不怕先天条件的阻碍,只要肯坚持,就会有收获。“看”看人间“逆境炼真金 不怕命来磨”的小人物奋斗故事,他们都有一个让人闻之鼻酸的惨淡童年。虽然出身低,成长环境充满对自己不利的因素,但这些小人物却能化逆境为顺境,在看似不可为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力量拼出一条路,谱出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 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小学一毕业便到工厂赚钱贴补家用。但她从不灰心丧志,一路从童工、领班、采购、财务等职位向上爬升。如今,这个小女孩已是小有成就的电子公司女老板!小女孩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能写下这一页传奇?
  • 有一天,当地人邀请司木炎一起去海边捡石头,他决定随之前往一探究竟。大家很认真在捡,唯独他坐在石头上观浪。没想到无心插柳,竟然发现一颗看似人像的漂亮石头!司木炎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非常惊奇,顿时体会到为何有人甘愿成为“石痴”。自此,司木炎对石头产生了兴趣,一头栽入,一捡就是十年!
  • 带着赤子情怀般的热爱,林克孝望着窗外居高临下的景致,似乎视台北的“都市丛林”如无物,眼光直接飘向远山,出口便说:“很多人以为那是中央山脉,其实那是雪山山脉……”这样自然的举动,一下便透露出林克孝最真实的自我:他是一个山者、诗人,而不是一个金融家。…
  • 林克孝追寻泰雅族少女沙韵的故事,深入宜兰南澳山区探索失落的古道,与泰雅族文化紧密结合。今年8月的登山之旅,就是发现有条古道路线尚未有人前往,于是号召山友入山探勘。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此次行动竟成绝响……
  • 发现家乡的长辈一个个戴起了老花眼镜,从小就爱敲敲打打的施纪墉看见了商机。从创立眼镜公司、转型制作创意手工眼镜,继而为顾客量制眼镜,施纪墉贴心的设计造福不少顾客。施纪墉同时拥有设计、制造与验光师资格,在台湾眼镜界可说是“绝无仅有”。
  • 古时为故里造桥铺路被视为善行义举,时空递嬗的今天,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林秋芳凭借着20年来在文化部门工作、策划多起大型展览经验,在两年半前,举家返回宜兰礁溪故里定居,也在当地洒下一把文化艺术的种子。
  • 郑宇庭温柔敦厚,跳脱商场“女强人”刻板印象,身为女性,在商场上难免遇到更多的挑战跟质疑,踏入电子业至今三十五个年头,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她不以为苦,仍然冲劲满满、信心十足。她爱才惜才,人才不求于名校人品善良是公司用人的准则…她很关心员工,不仅是在工作上,连下班后的生活也关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