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防自杀 学者盼师生提高敏感度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13日电)近期几起大学生自杀的悲剧引起社会关注,学者认为,应建立防护网络,如同学、教师等应提高敏感度,一发现有人情绪不稳、消失几天等征兆,应即早通报协助,预防憾事发生。

6月以来,台湾大学、东吴大学、世新大学都发生大学生寻短事件,外界质疑是否生命教育不足,或媒体大幅报导引发模仿现象。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主任林家兴指出,如果媒体大幅报导,部分在自杀边缘的学生的确有可能受影响,但自杀的原因很复杂,很难归咎于单一因素;更可能的是这些学生本来就有心理困扰,突然又遇到压力或挫折,一下子过不去或想不开,才会轻生。

林家兴表示,学校都有导师、辅导中心等资源,也有推广生命教育,会向辅导单位求助的学生,可能有轻生的念头或想法,但经过协助后,压力就会减轻,比较不会有轻生行动;而那些不习惯把问题说出来,或不愿让老师、同学知道,表面看起来很正常的人,反而难以预防。

“轻生前都可能有征兆”,林家兴建议要建立防护网络,第1层是室友、同学,第2层是教师、教官,第3层是辅导中心,而且要训练师生的敏感度,一发现有学生无缘无故哭,或几天没来上课等状况,及早通报辅导单位去关心或了解,家庭也可帮忙注意,只要其中一层发挥功用,就能避免憾事发生。

文化大学学生咨商中心也表示,媒体报导自杀案件时,应格外注意和斟酌用词,如“自杀成功”感觉好像是鼓励这种行为,也不应过于钜细靡遗的描写过程,避免学生受影响或模仿。

文化大学学生咨商中心说,人际网络的串连很重要,很多人不擅于求助或不知道要去哪里求助,班级干部、教师、教官等如能及早发现或观察到异状,就可达到初级预防;如果人际网络比较不足,现在社群网站很发达,如果在网路上发现线索,也可帮忙通报或协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