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债超15万亿 风险向普通民众转移

人气 2

【大纪元2013年04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中国规模达15~18万亿的地方性债务已经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近日,有研究报告显示,很多地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中,使用银行资金池或者信托资金池的比重越来越大,前两年市场极为担忧的地方债务风险正在向普通民众转移。

研究表明中国地方债风险向民众转移

4月11日,由广发证券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调研活动结束并发布报告。报告表示,相比地产调控,更需要担心的是货币政策收紧,很多地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中,使用银行资金池或者信托资金池的比重越来越大,前两年市场极为担忧的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正在向普通民众转移。而这一风险将在流动性开始收紧的时候暴露出来,这才是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同时,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很可能会在2013年暴露出来。受“四万亿”政策影响,2008年前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然大增,地方平台负债率上升,如今已进入债务集中偿还期。而普通民众将资金投入到银行和信托的所谓理财产品中,这表示前两年市场极为担忧的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正在被巧妙地向普通民众转移。

相关资料显示,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债务、隐性债务两种类型。其中隐性债务包括中共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在出现金融机构清算等情况时中共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从而将风险转嫁给中国普通民众。

各界关注中国地方债 认为债务危机将爆发

中共审计署负责人近期预计,现有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5~18万亿元,占2012年底GDP的29-35%。评级机构穆迪曾在一份声明中称,在对中共审计署和银监会的估算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发现中共地方政府债务被低估。

中共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日前的举行的博鳌论坛上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不高,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可能高达20万亿元。他说:“我不知道,我现在不是体制内的人,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不是很准确,我相信不会很准确,为什么呢?因为不容易统计上来。”

评级机构惠誉上周将中国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调降至A+,认为2012年底中国主权债务占GDP的比例为74%,其中中央政府债务占49%,地方政府债务占25%。渣打银行认为中国主权债务占GDP的比例为50%,巴克莱的预估为62%。

4月1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在纽约表示,中国地方债问题值得注意,需要控制中国地方债水平。

大陆财经专栏作家牛刀表示,中国的政府债务已经违约了10多年,结果是债务越来越庞大,再违约下去已经没有空间。无数家庭和私人投资者的二十年财富将会被灭掉。若银行不再填钱中国地方债务危机将爆发。

(责任编辑:姜斌)

相关新闻
中国城镇化或投40万亿  债务危机与高通胀并存
任有财:中国的信托业陷入全行业困境
大陆经济学家论断中国金融及银行危机已爆发
违规抵押贷款逾千亿元  中国地方债现危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