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水稻田種玉米 活化休耕地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管瑞平苗栗縣24日電)農委會苗栗農改場今天在公館鄉舉辦硬質及青割玉米栽培成果觀摩會,鼓勵農民二期水稻田改種省水作物,活化休耕農地。

農委會苗栗農改場與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今天在公館鄉石墻村試驗田示範硬質玉米與青割玉米收穫調製技術,吸引近20名農民前往觀摩。

苗栗農改場指出,目前國內硬質玉米及青割玉米栽培品種以國內育成的「台南24號」及國外引進的「明豐3號」為主,兩者秋作栽培日數各約130及150天,均適合國內農民栽種。

苗栗農改場表示,苗栗地區大宗栽培作物如水稻、芋頭均屬水田栽培,缺乏與旱田輪作機制,增加病蟲害防治難度;硬質玉米屬旱田作物,採粗放栽培,收成後植株直接翻耕可增加土壤有機質,且品種抗病蟲害能力佳,可大幅降低防治成本。

畜產試驗所新竹分所指出,青割玉米比硬質玉米早1個月採收,整株收穫後連穗切短給牛隻食用,或是充填壓實做成青貯料;台灣硬質玉米年進口量高達400萬至500萬噸,鼓勵農民利用水稻田栽培,不僅活化休耕田地,也有助提升國內糧食自給率。

根據苗栗農改場栽培試驗成果預估,硬質玉米及青割玉米每公頃產量可達6000公斤以上,加上政府補助契作費用,每公頃收益逾新台幣5萬7000元,較領取農地休耕補助金來得高,不少農民觀望評估以水田輪作玉米,取代休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