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明師高徒計畫 引青年走出就業路!

人氣: 4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4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曾是台灣區木雕藝術創作及國家工藝獎的常勝軍且專研蟾蜍木雕的施振木老師,透過「名師高徒計畫」不僅順利找到適合且有意願投入的徒弟陳羿崴,讓木雕技藝得以傳承,徒弟陳羿崴也因為計畫的媒合,順利拜師學藝,找到可以學習技藝、揮灑創作的彩色人生!

未滿20歲的陳羿崴,從小耳濡目染而對木雕產生濃厚的興趣。為能精進雕刻技術,羿崴透過桃竹苗分署苗栗就業中心的適訓評估,媒合找到施振木老師拜師學藝,正值血氣方剛年紀的他,專注且安靜的坐在工作室,一刀刀地練習雕刻師傅交代給他的功課,完全不理會外界干擾,問他為何這麼沉著鎮定,他回答,從小到大都跟木頭、木雕混在一起,早已習慣與木頭為伍,也喜歡木頭的穩定與質感,還說,未來想從事「半浮雕」的藝品創作,希望將蓮花、魚跟觀音神像都入作,不排斥能協助父親,繼續經營木匾生意,並導入自己的作品,活化經營特色。

施振木是以「蟾蜍」和「紙箱」等立體雕刻作品聞名,並獲得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肯定的台灣藝術家。

復興美工雕塑組畢業的施振木,為學習木雕技術,跑遍「木雕街」挨家挨戶找師傅學藝,但木雕街只賣作品不收徒弟,因緣巧合拜師在劉瑞榮門下。民國81年成立個人工作室,作品以飛禽走獸為主,直到民國83年為應客人要求代工雕刻蟾蜍作品,求好心切的他,特地抓蟾蜍養,觀察其動態及特性,蟾蜍作品在他深厚的刀工下表現的生動寫實,顛覆傳統對「蟾蜍真醜」的思維,成為受歡迎的雕刻品,也因此打開他的創作之路與知名度。

桃竹苗分署長丁玉珍表示,為提升18至29歲非在學之未就業青年專業技術能力,勞動部透過「明師高徒計畫」師徒教導之訓練,傳承工作技能及經驗,促進就業。值得一提的是,計畫自去年10月開始實施後,桃竹苗分署成功媒合61對的師徒,桃園最多共30對,其次分別為苗栗地區22對、新竹地區9對,配對職類由高至低依序為:廚師、機動車輛維修人員、麵包點心及糖果製造人員、手工藝品工作人員及裝潢木工。

丁玉珍還說,只要與師傅完成配對後,開始實行師徒制訓練,師傅指導每名徒弟每月可補助 5,000元,徒弟每月還可獲補助10,000元,最長補助一年。計畫聯絡請洽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訓練推廣科,電話03-4855368分機305、314。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