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园地 5/2/2014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2014年05月02日讯】
放慢脚步
林雨荷

经过一个冬天的忙碌,终于让我觉得该放慢点脚步,去寻找姗姗来迟的春天。

我的人生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是在不断忙碌和匆忙赶路中。自从当了妈妈后,更加没有时间。孩子们成长得多快,妈妈的脚步就得有多快;工作也是一样,每天在浩瀚如海信息的最前线,想放慢脚步是不可能的。

家里虽有美丽的后院,潺潺的溪流,我硬是很难挤出时间在那里晒晒太阳,散散步,感受一下清风煦日,总是一睁眼就开始忙碌,直到夜深,才能在丢垃圾出门的片刻,感受一下风清月圆。可是,这样忙忙碌碌的生活,有时令人倍感疲惫,浪漫的我,有时会感慨这样的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我就不能放慢脚步,细细感受生活?

终于熬到春假,其实每年度假,我们也像在赶集一样,在每个城市或者每个景点中奔波,每次回家都人困马乏,难有度假的轻松。这次我们选择短途旅行。单程开车7 个小时,这是一个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听过朋友介绍,看过图片,都觉得那里值得一去。

我要求这次一定要放慢脚步,不再赶路。在路上,我们选择了一条人车稀少的准高速,是条风景路,依山傍水而建。少了滚滚车流,开车也变得轻松起来。在路边,看见不错风景,就停下来,让孩子们出去溜溜风。一路似乎连个小镇,休息站都很少有,有经验的我,准备了很多水果和干粮,这样也就不愁吃喝。

很悠闲地比原定时间多了两个小时,我们才抵达目的地小镇,这里气候温暖,很是宜人。小镇干干净净,我们订的酒店就在小镇中心。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就住在这个小镇上,慢悠悠地闲逛当地几处著名风景点:山谷里,红色岩石上的裂缝穿透下来的阳光,所造成的光怪陆离的神奇视觉效果,除非亲临现场才能相信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蓝色的湖水,红色的岩石,绝美的风光,寥寥的游人,如此宁静纯美。峡谷大坝和大桥是那么的壮观,令人唏嘘。

四天的假期虽然短暂,但确实是一次渡假,没有以往疲于赶路的辛苦,也没有刻意安排行程,有点走走看看,随心所欲的自在感。这几天,天气宜人,风清云淡,没有电脑,没有天灾人祸,人真正地感觉放松了一把。看来,人生需要适当地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美好的一面。
=======================

二十四小时的保温杯
木子燕(Piscataay)

去年底回了趟北京,陪我妈去她最喜欢的展销中心去逛。据说这里都是工厂直销的产品。对于我这个满脑子都是百货商品的人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再说,我也想见识一下那美国人望尘莫及的中国百姓消费模式。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儿,更让我有了意外的见识。

展销中心里,摊位一个挨着一个,货物琳琅满目。人们一个跟着一个,争先恐后掏钱,让我是十分的羡慕,多少也带点妒嫉。如果这些消费的人潮都去了美国,那真的能刺激经济了。正说想买个保温杯,一抬头摊位就在眼前。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子赶忙打招呼:“您想买点什么呀?”我妈指着一款保温杯说:“看看那个。”这女子即刻答道:“阿姨眼光真好,这是最新款,保温二十四小时,没问题。”我在边上听着,不由心里又多了一分的羡慕,多会做生意呀。不知道为什么,我明知二十四小时的保温杯是没有的事,但没开口。这女子接着说:“两百块,合适您就拿着。”我妈不干。这女子便说:“我跟阿姨有缘,卖您一百八,让您高兴。我也高兴。”听了这一习话,我还真佩服她,嘴甜得像是抹了蜜,巧的让人没有了警惕,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送上,像是中了魔法一般。“二十四小时的保温杯,能生产的工厂还没建哪吧 !”把要说的话吞了回去。人家如此殷勤地讨好客人,我不该为难她。

保温杯是买回来了。我就用开水把它灌满来试一试这二十四小时的保温杯。因为自己也卖过这类产品,知道有时质量没那么神。失望的是,我连试了两天,六个小时之内已经没了热气儿。我跟我妈说拿回去退了吧。第三天,刚好在附近办事。于是我们带着保温杯又回了展销中心的那个摊位。事先我跟妈说:“不用着急,跟人家好好说,把东西退了就好。”

还是那位女子,正在吃中饭。我妈说明来意,把保温杯递给她。她并没接,随口说:“刚刚一位大爷还说这款保温杯买回家很好用,很保温。下回还来我这儿买。”她脑子转得真快。我妈说: “那是大爷说的。但我是大妈,我这个不保温,请你退钱。”她头都没抬,满嘴含着饭喷出一句:“不退。 你找厂家去,跟我没关系”。这时我开口说:“我们跟工厂没有直接关系,钱是付给你的。 ”她红着脸,扯着嗓子,肆无忌惮地又说,“那你为什么现在才拿回来?早干什么去了?”我跟她说,“我用了两个二十四小时来试保温杯,没什么错呀。”她不顾颜面涵养的金钱保卫战,让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意识到不能恋战,接着说:“如果无法和你沟通,你们这儿有没有管事儿的?” “没有!”她似乎是歇斯底理般地吼出来。“爱找谁,找谁。不退钱。” 此时她的嘴脸像是翻书一样,换了一张(章)。先前那扣人心弦的一章,与现在这视钱如命的一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僵持之际,来了位保安。让我们去门口的前台。那儿有管理中心的领导。

来到领导面前,一位年纪大点的男子听了我们的一习话,便对身边一位中年男子说:“你去跟她说把钱退给人家,欺负老太太,无法无天了还。” 中年男子离去。好一阵子没动静。老者说:“我看那女人又发飙撒泼了,我去看看。”不稍片刻,老者手里拿着钱返回。“您点点,一百八,她不知道什么是和气生财。”说罢还一个劲儿地道歉。从老者的言行话语中,不难想像这女人的所作所为,并非一日。在她看来,赚到手的钱就不应该与别人再有关系了。而为了它能弃信誉不顾,个人形象更免为一提,我想她是不明白做人的道理,把赚取利润视为唯一。她一味地献殷勤,讨好应付,不过是有利可图。在出现问题,与己不利的情况下,就忘记了以诚相待,与人为善。不舍金钱的同时,却丢掉了信誉。多希望她能知道金钱的富有,永远无法取代诚信的价值。多希望她能明白“顾客至上”的道理。

好久以前,我读了一本名为《商道》的韩国小说,获益匪浅。“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是经商之道,更是为人哲理。先学做人,再做商人。诚实可信,表里如一。钱箱里收的不光只是金钱,应该也有责任。◇◇

西出潼关
骜涵(River Edge)

1964年9月15日晚,汤方才请我们在汉口路阴阳营一家饭馆吃饭,饭后我们就去下关火车站。告别南京,登上去西安的火车。列车轮渡过长江,第二天中午到西安。FM去第四军医大学看妹妹,我耽搁在倪桢三哥处。19日上午离开西安去乌鲁木齐,火车过了兰州,FM开始发烧,正是“西出潼关无故人”,沿途请医求药,都没有结果。21日下午坚持到了乌鲁木齐。新疆水文总站就在水利厅院内,当日在水利厅招待所住下。

不久,她就住进医院。我被分配到燕尔窝劳动,一下班我就往医院赶,陪她说说话,天黑以后再回燕尔窝。燕尔窝离人民医院有七、八里路,中间要经过南梁、三甬碑,当时治安不好,路上时有抢劫发生,我无所谓怕不怕,也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等她病好了,我也回水文总站。

水文总站的人潜意识地把业务工作分成三六九等:“水情”最有学术价值,“测验”富有技术含量,“资料”最叫人看不起。FM参加水情组,她在集体宿舍有张床。我被放到资料组,成天与几个阿拉伯数字打交道,枯燥无味。没有宿舍,也没有床。晚上睡在办公桌,上班前将铺盖卷起,放到FM宿舍,晚上睡觉时,再把铺盖搬出来。

资料组长是个老实人,他将我和另外一个新人叫到他家,请我们吃饭。他告诉我们,新疆水文资料整编,欠账很多,1959年的水文资料还没有整编、刊印出来。水利部水文局将要组织长江办、黄河委、辽宁、江苏、浙江及湖南的水文工作者,前来新疆帮助整编和审查。那时他的小女儿才半岁,他们亲妮地称她“小丫头”,她躺在摇床里乖乖地笑。

12月的新疆已经很冷了,下了几场大雪,地上积雪已经30多公分。组长让我去石河子出差,借领了皮大衣、皮帽子和毡筒,上了公交车。车内一股羊臊味, 中途车停呼图壁,休息吃早饭,我不习惯吃羊肉,就买个囊、喝点水。囊是维吾尔老乡家常食物,与内地的烧饼差不多,个儿比较大,中间薄、很脆,四边厚、很有嚼劲。大雪盖路,车行不快,四个小时后才到石河子汽车站。

去水文分站还有五、六里路,第一次穿毡筒在雪地走路,就像踩高跷一样,一脚高、一脚低,两个多小时到了目的地,已经是满头大汗。

分站长姓李,是个和气、善良的老人,把我安排与他住在一块。分站有一辆公用自行车,休息时,我练习学车,到25岁终于会骑自行车了。

1965年大年,我回乌鲁木齐与FM过年,主任批评我无组织、无纪律,私自回来。我深感委屈,大家都回家过年,我一个人去哪里呢?况且FM一个人也怎么办呢?当官的也不替别人想想。

过年后,我回石河子分站,陪同江苏、浙江的技术干部整编水文资料。整编工作结束后,头儿让我下测站锻练。李站长将我安排去条件比较好的红沙湾水文站。

春末夏初,我离开石河子,来到塔西河畔的红沙湾水文站。塔西河源自天山北麓,四、五月间,积雪融化,短暂的春汛,很快过去。进入盛夏,高山冰川白天融化、夜晚冻结,塔西河水量每日呈周期性变化,延绵不断。

塔西河东岸,滩地开阔,土壤肥沃。水文站也几十亩耕地,种着玉米、大豆和各种素菜。职工编制五人,农工数人,连同家属总共也二十多人,形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站长是河北人,文化不高,但诚恳、稳实,待人和气。犹如一村之长,顺当地打理着这个小小的世外桃源。我在站长家搭伙,他们有一个三岁大的女儿,叫小琴,我经常逗她玩。站长夫人马成英是农工编制。她如对弟弟般地照应我,举手投足间颇有敬佩、眷恋之情,眼神里也透露出亲昵、愉悦之意。

所以有农工编制,是因为水文站地处偏僻,家属一般没有文化,难以就业,又不能私自垦殖,为谋生计,组织她们进行农副业生产。收获归公,按月发给劳动酬薪,也是临时权宜之计。

来水文站后,测验和整编的业务都我包了,站长省了不少心。红沙湾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马成英又待我若贵宾,我的体重达69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汛期过去了,我也回到水文总站。◇◇

负面记忆 和 Show Off
紫瑜

早上,女儿说:“妈妈,我能不能不去学校?因为同学会排着队骂我。”我一下就知道,女儿又想起了上学期刚开学的事了,因为那件事对她印象很深,而且现在还和那些同学相处得不好。

我启发女儿,在学校里碰到新的不开心事,总又想起旧的不开心事,混在一起,不就更不开心了吗?你总想旧的不开心的事,能有正确处理新的不开心的事情的情绪吗?你如果明天不去上学,能抹去你对那件事伤心的记忆吗?

女儿回答,不能。我接着说,那你能不能试着暂时不要老想过去的事,而是想些办法怎么和她们相处得更好些,让自己在学校更开心呢?女儿终于回答:“那好吧。”

过了几天,女儿又说:“妈妈,我不喜欢Show Off,觉得Show Off是对别人的伤害,人家听了会很不高兴。”

我问女儿:“你们班上小朋友是喜欢Show Off 的多,还是不喜欢的多。”女儿回答:“喜欢的多。”我接着问她:“如果他们Show Off 的时候有理有据,有证书,有分数,有老师的夸奖……你心里会不会认可? 这种认可你觉得对那个Show Off的人重要吗?”女儿表示会认可同学的这类Show Off,而且这种认可对同学很重要。

不喜欢去上学,是因女儿和班上女同学们关系还是没有处理好,这是一个给自己的排解理由,这样子说说,好像感觉能舒服些,但我希望她有些更积极的做法去改变现状,“先改变自己,去影响别人!”而不是老沉在负面情绪里。

不喜欢Show Off,其实,是自己的能力还没得到足够认可,很不爽。也是她不晓得怎么去Show Off,既怕Show Off 后别人的嘲笑和不以为意的态度会伤害到她,又很想通过Show Off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她的应对是通过告诉自己讨厌人家Show Off 而解释自己不敢Show Off 的行为,这种负面情绪也叫“妒嫉”。

我想一方面在思维上给她理清楚,让孩子敢于去Show Off,能忽略Show Off 当下人家的可能会有的负面反应,而能看到Show Off 后人家对她的长期认可。另一方面,给她多些可以Show Off 的“理”“据”的平台……

这样的互动,对我,是尝试性质的。女儿正在尝试思考自己的体验,尝试理解自己的情绪,我也在尝试帮助她走出凡事看表面,很容易被人家负面的一句话,一个态度影响自己的心情,自己认识的误区。

我打算慢慢来,我和她,一起尝试着提高。◇◇

相关新闻
2024 新泽西海滩及城镇宵禁指南
新泽西州最物有所值的大学
新泽西今年飓风多发 保险费将上涨
新州简讯 泳池悲剧增加 专家建议父母学习CPR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