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恐面临通缩 大宗商品价格或进一步下跌

人气 2

【大纪元2015年0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海宁编译报导)中共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的数据表明,去年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仅微幅上涨2%,远低于中共政府的目标3.5%。

CNBC电视台报导说,与此同时,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的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这一价格接连34个月走跌,也是2012年9月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

原油价格自去年7月下跌以来,世界原油消费国的通胀纷纷放缓。能源支出的下降本来应有助于支出和经济增长。但是价格下跌的不只是原油,还包括其它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比如胶合板和白糖。

路透社对经济学者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可能在去年第四季度减缓至7.2%。这将是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增长率,也是24年以来最低的。

低油价可能通过刺激其它商品和服务的支出而促进增长。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的支出占其国名生产总值的2.5%。如果油价维持在每桶60美元,可能给中国的GDP贡献1%。

价格下降的解毒剂是给经济注入更多的货币,正如美联储在2008年推出的QE计划。在若干年无所作为之后,欧洲央行也定于1月22日在其政策会议上考虑类似的行动。中共央行也料将削减利率和准存率以促进增长。

在放松官方银行的信用同时,中共也试图控制所谓影子银行的巨大债务。这些影子银行的投资已经积累了数万亿美元的坏账。大部分坏账用于建立新企业、兴建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以至于到处都是空置的公寓。

美洲银行的一份报告说,通缩将使中共难以应付影子银行的坏账。报告认为,信用紧缩很可能发生。

外界估计中国的总债务是其GDP的大约2.5倍。信用紧缩将对中国放缓的经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消费国,其疲软将给商品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中共央行披金融中报 引业界担忧经济通缩
大陆官报7月食品涨价5.0%  CPI逼近通膨警戒线
三大现象显示中国经济严重恶化
大陆钱荒引发债务危机 风险或波及全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