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捕捉癌細胞 台學者:有助個人化治療

人氣: 4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5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中研院副研究員尤嘯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曾憲榮及日本研究團隊,運用熱響應性奈米魔鬼氈研發循環腫瘤細胞萃取系統。尤嘯華指出,利用奈米科技可更有效捕捉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深入了解癌症,可開發個人化治療及協助醫生更正確用藥。

從原生或轉移性腫瘤脫離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的癌細胞稱為循環腫瘤細胞。尤嘯華表示,找循環癌細胞類似查ID比較直接。另外,抽血也對患者身體負擔較小且頻率較高,有利於癌症追蹤。

研究團隊結合熱響應性高分子刷、奈米結構、捕捉抗體,成功合成熱響應性奈米魔鬼氈,在室溫(37 ℃)下或冷卻到4 ℃時,可有效率捕捉或健康釋放血液中循環腫瘤細胞。

研究團隊進一步整合溫控系統與微流道技術,建構循環腫瘤細胞萃取系統,血液進去後循環腫瘤細胞就被萃取出來。這套系統搭配基因突變分析,可成功偵測非小細胞肺癌指標病患在療程中,腫瘤細胞上皮生長因突變情況與組織切片吻合。

尤嘯華表示,目前與中研院化學所、生化所合作,計畫利用循環腫瘤細胞追蹤癌症,暫訂目標是乳癌或胰臟癌。未來希望藉定期追蹤提供更多病況資訊、更足夠資訊,讓醫生可提早開始用藥,不必等到復發才給第二種藥或連續性、組合性用藥。◇

責任編輯:陳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