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冬令進補 補對方法才能保健養生

人氣: 3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11月12日報導】(中央社)立冬過後,氣候也開始變冷,民眾紛紛開始「進補」。中醫師提醒,選擇食療及藥膳時,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找出體質屬性,對症下食,才能達到保健養生功效。

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陳彥仁指出,所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是生長發育的季節,秋冬則是精氣內蘊,因冬季精氣內藏於體內,所以便是滋補養生的最佳時機。

陳彥仁表示,進補前須先正確判別本身的體質,而且有感冒或明顯發炎症狀的患者避免進補。本身有脾胃疾病的民眾(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大腸激躁症),若食補湯汁含酒精成分,就容易刺激潰瘍造成出血,又肉類及補劑較膩滯不易消化,以及酒與肥肉的油脂,會引起血脂肪上升,還有涼補的食材也可能引起腹瀉,所以應以平補為主。

此外,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最忌進行溫補(如十全大補、麻油雞);另外酒與肥肉的油脂,都會引起血脂肪上升,所以適用平補或涼補為主。

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因為食用雞、鴨、豬、羊、魚等肉類時,會使血中肌酸酐、尿素氮上升,所以食用時以一塊肉的分量即可;另因進補湯汁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易造成水分囤積,所以不建議喝湯,以平補或涼補為原則。

罹患癌症的民眾,忌吃紅肉、脂肪類食物,以一塊巴掌大的肉的分量即可;另外癌症初期的患者,禁食補氣補血藥(黃耆、當歸、人參) ,最好的抗癌食材為紅色蔬果與菇菌類;罹患婦科病(如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乳癌)的民眾,禁忌食用四物湯類。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卻不如運動補」,陳彥仁也提醒,除了適度的食補及藥膳外,良好飲食習慣,及搭配適度的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