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難民法卡關 學者:台人較關心生活就業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5年09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台灣忙著炒選舉、吵波卡,歐洲上演的難民事件似乎離台灣很遠。而台灣「難民法」難產,連界定難民都有爭議,怎麼接納難民?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助理教授陳耀祥指出,「難民法」跟人民的關係沒那麼直接,因為重視程度不高,不管哪個政黨都不會把它排入優先法案。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表示,中共有沒有阻擾「難民法」,他不敢說,立委對大陸部分,的確都會回歸到兩岸關係上辯證、討論。

歐洲近日被敘利亞難民潮襲捲,陳耀祥說,歐洲有難民人道危機,敘利亞離台灣太遠,對台灣來說天高皇帝遠。台灣人民現在關心的大部分是生活、就業等問題。台灣因為被國際封鎖太久,對國際問題關注比較少、也不太關心國際事務,而且台灣周邊國家都很平靜,很多人不會把難民當作最優先議題。

陳耀祥指出,台灣因為沒有「難民法」,沒辦法認定是難民,大陸或外國人如果逾期居留、偷渡或非法入境就用《國家安全法》處理,以違反公共秩序、公共安全來對待。以前有反共義士或大陸民運人士,台灣也沒辦法把他們認定為難民,尤其是很多民運人士,台灣政府不是那麼願意去收容,而大陸民運人士到台灣,首先得面對身分問題,也沒辦法居留台灣,政府要想辦法把他們轉到到美國或其他國家。

張宏林表示,如果用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來說,就沒有難民。通常難民指外國,「中國算外國嗎?」難民角色上怎麼做界定,一旦界定包含政治庇護部分都要重新思考。可以想像每天開放陸客三千人、五千人自由行,他們如果不斷說自己是政治難民或尋求政治庇護,到底怎麼去做界定?這部分的確產生許多問題。兩岸交流互通機會越來越大,界定部分若沒有處理清楚就會產生疑慮。

陸異議人士來台 學者:應用《政治庇護法》處理

居於人權保障、從人道主義來說,陳耀祥認為,在大陸地區如果因為政治或宗教被迫害,應該用《政治庇護法》處理。難民成因很多,用《政治庇護法》加上就業、居住等相關配套措施,可受到庇護、取得居留權。德國難民收容問題,不是只有聯邦政府還包括地方政府,難民到地方去可能是就學、工作,德國訂定《政治庇護法》不稱「難民法」。在政治先進國家都有《政治庇護法》,美國也有。

陳耀祥說,不需要「難民法」、《政治庇護法》兩套法律,庇護法就可以界定難民身分、居留、安置、就業、就學等,還包括難民家屬是不是可以來申請。先進國家都有《政治庇護法》,算是一種趨勢。尤其在基督教國家,本來就有庇護制度,人民受政治或宗教迫害,向教會尋求庇護,是基督教傳統,所以基督教國家有庇護存在。

關於近日有大陸民運人士及法輪功學員爭取到台灣長久居留權,甚至2年後可拿到身分證明,張宏林表示,過去兩岸相關是有一些條例處理,如吾爾開希今年宣布參選立法委員。不管台灣過去怎麼界定兩岸關係,至少現行法規允許用政治庇護或其他原因,提供大陸民運人士永久居留、身分證字號,且滿了一定年度之後還可參選民意代表。台灣在這方面稍微進步一些,當然還有很多要檢視、檢討。◇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