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臨登工廠近6千 6成汙染源事業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全台違章或未登記工廠近6萬4千家。違章工廠自2010年起,可申請臨時工廠登記繼續經營,迄今取得臨時工廠登記共5,821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2日指出,臨登工廠台中、彰化最多,六成是汙染源事業,目前違章工廠輔導方案是為汙染事業在農地上經營開後門。要求經濟部、環保署、農委會、各地方政府,重新檢視輔導政策和方向,拒絕汙染事業走進農地。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截至今年7月,取得臨時登記的工廠5,821家,約占違章工廠10%。數量最多前6縣市依次是台中1,363家(占23%)、彰化1,329家(23%)、高雄776家(13%)、新北604家(10%)、台南494家(9%)、桃園334家(6%)。台中和彰化地區合法化速度最快,占臨登工廠45%。東部和離島地區數量最少。

臨登工廠包括生產紙器、電腦、成衣、水泥加工、金屬品、各式機械,甚至汽車車體等類型。數量最多的是金屬製品製造、機械設備製造、食品製造、塑膠製品製造、紡織業、非金屬礦物製品製造業6種,共4,453家,占76.5%。除機械設備製造外,其他5大行業(3,654家,占62.8%)都受到一至多種環保法規管制,包括《空氣汙染防制法》、《水汙染防治法》、《廢棄物清理法》、《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法》。

經濟部2011年將50項受環保法規管制的中高汙染行業刪減成36項,刪去的14個事業別包括輪胎製造業、玻璃纖維製造業、水泥製品製造業、鋼鐵鑄造業、電子管製造業等,均可申請臨登,在農地上經營到至少2020年6月2日輔導期結束,位在特定地區上的工廠甚至可以取得合法資格。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表示,現行違章工廠管理規範漏洞百出。過去台灣因為環保及土地利用法規不夠周延,造成工農混雜現象及工業聚落下游的農地汙染問題。今天如果繼續縱容更多不利環安的零星工業在農地上落地生根,形同走上30年前的回頭路。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