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咬合試驗 食人魚的嘴巴到底多有力?

【大紀元2016年12月28日訊】「食人魚」擁有的可怕力量會讓人看了頭皮發麻,尤其如果真的被一群食人魚攻擊的話,不管體格有多強大,瞬間就很可能已經被吞食的只剩骨頭。

一份登載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的研究介紹,科學家在巴西亞馬遜河(Amazon River)盆地抓了15條擁有特大下顎肌肉的黑色食人魚(Serrasalmus rhombeus),然後他們冒著手指被咬斷的危險,把特製的力量測量器放到這些黑色食人魚的嘴巴裡。

科學家發現,黑色食人魚的咬力非常驚人,可以發出相當於自身體重30倍的咬力。以相對力量來說,這個力量甚至大過暴龍,甚至可以咬穿巨齒鯊等史前巨獸。

而接下來要看到的這段影片,就是實驗者用樹枝要來告訴大家食人魚咬合的力量有多大。

▼ 相關影片(來源:YouTube,如遭移除請見諒)

食人魚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以其鋒利的牙齒及瘋狂的食肉慾而為人所知。牠們可以在幾分鐘內,把一頭牛啃到只剩骨頭,甚至可以把自己吃到撐死。

在巴西,食人魚攻擊人的情況不多見,但當食人魚的族群過大且缺少食物時,牠們就有可能啃食人類。

責任編輯:李思靜

coffee-break-divide-line-600x56-600x56-1-600x56-1-600x56

發現新巨骨舌魚 改寫沿用145年物種謬論

【大紀元2013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熙編譯報導)生物學家在10月號的《Copeia》專業魚類研究專刊上,發表發現另一種屬於巨骨舌魚屬的巨型淡水魚研究報告。這項研究戳破世間僅有象魚是唯一的一種巨骨舌魚的分類謬論,並將改寫生物學沿用145年的分類學說。

生物學家經過研究後證實,在2001年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內所發現的巨型淡水魚,是屬於巨骨舌魚(arapaima)種類。這項新發現改變之前生物學界認定,在一個世紀前發現的象魚(Arapaima gigas),是巨骨舌魚屬中唯一物種的認知。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雪城分校的環境與森林生物學系教授史都華(Donald Stewart)表示,人類在145年前就武斷的認定象魚是世上唯一的巨骨舌魚,但新發現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在亞馬遜流域內可能還有其他不同品種的巨骨舌魚存在,包括先前已發現但還未被判定出牠們是屬於這類魚種的魚。因此當地每一種不明種類的巨型淡水魚,都應該嚴加保護後再加以鑑定。

史都華教授表示,巨骨舌魚是南美叢林中最具商業價值的淡水漁業資源,不過長久以來,牠的多樣性卻被生物界忽略。

在19世紀中葉,原有4種巨骨舌魚的種類已獲得承認。但在1868年時,當時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一名科學家岡瑟(Albert Günther),發表一篇學說指稱僅有象魚具備所有巨骨舌魚屬的特徵,因此世上只有象魚是巨骨舌魚類。岡瑟的分類謬論,最後竟成大家公認的分類法且沿用至今。

史都華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把新評定出的魚也算在內的話,目前已知至少有5種魚符合巨骨舌魚種類。最新鑑定出的巨骨舌魚,是2001年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內所發現的魚種,牠符合所有巨骨舌魚的特徵,包括有細長體型、一個延長的感知頭腔、像刀鞘的長背鰭以及該生物屬中的特有顏色等。

史都華強調,了解不同類型的巨骨舌魚對於魚類、甚至是更廣泛的亞馬遜叢林生態,都是保持生態平衡的關鍵要素。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分類上的分歧,將會對這片生態區造成嚴重的影響和不良的後果。

科學家表示,這一新發現更凸顯保護亞馬遜叢林及其流域的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並對當地政府著重漁業發展而大肆捕撈魚群,卻忽略保護這片世間罕見的原始處女地而倍感憂心。

巨骨舌魚主要棲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中,被生物界公認為是當今的活化石。成熟的巨骨舌魚長度可超過2.5米,重達100至20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責任編輯:畢儒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