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組圖:歐洲貴族風華 蕾絲前世今生

傳統刺繡蕾絲經過硬化處理,與漆器上色運用,蕾絲花從平面變成立體盛開的穿戴飾品,宛如一幅美麗油彩。(李怡欣/大紀元)

人氣: 814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4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蕾絲」給人夢幻而典雅的感覺,是一種繁複而細緻的花紋鏤空織品,常用於時裝與家飾,多半做點綴邊飾用。蕾絲歷史相當古老,源起於埃及,到了15世 紀蕾絲出現在教會祭壇裝飾,由修道院手工藝發展出來並流傳至民間。16世紀初,意大利便開始以蕾絲裝飾衣物,當時的蕾絲屬於奢侈品,由婦人以手工編織而成,以供應名媛貴族、聖職者等穿戴,成為階級與財富的象徵。

蕾絲圖案與材質多如牛毛,工藝可分編織、刺繡或其他如燙壓等7大種類,每一種還細分品項,現在的蕾絲織品都是機械製成,手工蕾絲已沒落且相當昂貴。

早期製蕾絲紙板,紙板點上密密麻麻的圖碼,才能上機器生產,現在已全面電腦化,這樣的製紙版已成骨董。(明林蕾絲提供)

台灣在60年代,全球化影響下紡織業崛起,台灣曾是成衣外銷王國,撐起無數家庭,台灣當時也是全世界蕾絲主要供應地,內外銷訂單不斷,工廠機器日夜不停,蕾絲與多數電子、成衣業崛起差不多,但隨著台廠西進,需求外移,台灣成衣逐漸走入夕陽,而蕾絲也日漸式微。

深耕台南50多年的傳統產業「明林蕾絲」,創立於1959年,創辦人林茂松早先從鈕扣批發商起家,逐步發展成為刺繡蕾絲設計、生產專營。在成衣蓬勃年代,明林曾是全台最大蕾絲供應商。無奈時代更迭、蕾絲式微,老店生意陷入低迷。2011年家族一度考慮結束營業,幸有第二代願承襲衣缽,第二代林淑珍、林銀雪不捨家族事業凋敗,更不願傳統工藝流失,因而勇敢承接,並賦予明林浴火重生般的新生命。

超過50年的明林蕾絲,第二代經營者林淑珍(左)、林銀雪(右)姊妹討論蕾絲打樣。(明林蕾絲提供)

明林第二代,將50年的老技藝傳承並加上文創新概念,重新出發,首度為台南林百貨設計一款專屬的「鳳凰蕾絲」並布置在每個樓層,讓林百貨與鳳凰花意象再度聚合。

此外,還從素材買賣轉型為直接對消費端的商品販售,如:蕾絲禮品、蕾絲包包、髮飾、披肩、項鍊、抱枕、窗簾、桌巾等。建立產官學合作,推廣蕾絲 DIY教學。林淑珍表示,蕾絲象徵歐洲貴族風尚,在歐洲宮廷,蕾絲花邊的工藝融入文化、宗教與生活中,明林秉持誠信、堅守品質,要將這份屬於西方王室尊貴、優雅文化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讓更多人感受蕾絲的風雅、浪漫,增添生活美學。

從商人到藝術家 發現蕾絲的創新運用

精彩創藝有限公司設計師張建興,歷經四年不斷改良,將蕾絲從配角變成他自創品牌的第一女主角,更創新研發「蕾絲硬化」技術,能將軟軟的蕾絲布變硬且有彈性,賦予蕾絲創新應用與藝術詮釋。

創意市集聚集一群身兼設計師與銷售員的藝術工作者,張建興(圖左)與民眾介紹作品。(李怡欣/大紀元)

第一次看到張建興作品,民眾會說:「哇!好特別喔。」獨特!因為這是全世界唯一蕾絲硬化技術,目前也只有張建興開發出此類商品,運用現代工藝,重現台灣傳統刺繡蕾絲的優雅,如水溫柔、似水變幻,張建興為她命名「Alace 水蕾絲」。

張建興發明的蕾絲硬化技術,自創品牌「水蕾絲」實體展售櫃。(張建興提供)

張建興的水蕾絲首飾,每件作品猶如歐洲洛可可裝飾主義再現。精心挑選蕾絲花,經6~7道繁複工序,平面的布花竟可朵朵立體綻放,並呈現出瓷器般光澤,再搭配水鑽、珍珠等設計,增添蕾絲華麗感。

張建興大方透露,「水蕾絲技術是把蕾絲與漆器製作,這兩種傳統工法融合,將數種不同性質的塗料及顏料,導入現代化製程,一層一層耐心塗佈,既保留細緻優雅的線絮紋路,更使蕾絲質地變硬、防水,造型立體,並帶來豐富多樣的色彩表現。」

傳統刺繡蕾絲經過硬化處理,與漆器上色運用,蕾絲花從平面變成立體盛開的穿戴飾品,宛如一幅美麗的立體油畫。(李怡欣/大紀元)

這麼絕妙的搭配,絕不是靈光乍現,張建興歷經數千次嘗試與研發,才讓蕾絲幻化新生。外表帶有藝術家氣息的張建興,其實是商管背景,15年前,他在大陸設廠經營OEM飾品製造,是不折不扣的「台商」。

從台商到藝術家,55歲的張建興不諱言是環境所迫,他在大陸「人治」與「嚴法」的詭譎環境中,苦撐10年的工廠,被惡性倒帳,2011年,只好熄燈退場。張建興回憶,「那樣的生活沒尊嚴,還經常收不到錢,幾年下來,算算根本沒賺到甚麼錢。」辛苦打下的基礎就此化為平地,他的經驗也是很多台商的心聲。

張建興沒有因此消沉,返台後積極找尋人生第二舞台,他務實地說,動力就是因為負債壓力,所以很努力。「因為努力,才會遇到蕾絲」。張建興的故事不能歸在人生勝利組,但東山再起的故事,依然激勵人心。

張建興創業過程百百款,助他遇見蕾絲的貴人,竟是從事服裝設計的太太謝美慧,「太太工作中的剩材,於是,順手拿來試做幾個手環」,沒想到這幾只蕾絲手環,在創意市集銷售一空,張建興當下驚喜發現「這有點意思!」抓住契機,順水推舟,這就是張建興敏銳的商業嗅覺。因此,2012年底開始,張建興夫妻倆正式踏入蕾絲首飾領域。

創意市集聚集一群身兼設計師與銷售員的藝術工作者,張建興(圖左)與民眾介紹作品。(李怡欣/大紀元)

「一開始只是把蕾絲串接,然後硬化、染色,一般很商業的手飾」,後來改良調整,嘗試把平面排列拉到立體塑形,擴張了藝術表現空間。他談到,蕾絲創作最大的困難在於,蕾絲圖案鏤空,有時表現上會與想像有落差,要精準駕馭顏色,經驗需要很熟捻。況且,每塊蕾絲型態又不同,於是需要不斷嘗試。

而100個概念中,最後只有10%可成功上架,每款概念也會試上10種的配色,從發想到推出就要歷時3個月,此外,市集朋友與客戶也會給予建議,從蕾絲選擇及處理、編排方式到上色細節,要嘗試多種條件及方法,一邊抓特性、一邊修正,慢慢摸索出最佳質感,創業3年多來,張建興已推出500多編號品項、約32系列款式,全部出自他一人之手。

明林蕾絲導入文創與生活用品開發,將式微的傳統產業蛻變重生。(明林蕾絲提供)

因為蕾絲首飾最後成品必須手工組裝,而關鍵就是如何抓到「味道」,那是家庭代工無法組出來的感覺,因為「每一朵蕾絲,都有自己的姿態」。細細調整、溫柔呵護,每件首飾都是唯一藝術,就算同系列、同款式,就細節上來說,沒有一件是完全一樣的。

「創作來源於感動」,張建興為作品導入藝術主題,把油畫、音樂、人文等抽象的東西帶入作品中,尤其他對台灣藝術家、台灣傳統民謠以及台灣人文有一份深深地感動。其中一個創作靈感來自於,蓋了70年的三峽祖師廟,總規劃師李梅樹對藝術的堅持,「想要把當下的感動表現到作品裡。」因此萌生了對台灣藝術家致敬的作品。

張建興發現映象派油畫筆觸與顏料堆疊出立體感,細看與蕾絲織線的紋路相似,依此設計出「莫內花園系列蕾絲手飾」。(張建興提供)

「一片厚實的土地,應該孕育出優雅豐碩的果實」,張建興的創作呼應了一些人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感受,他希望從台灣文化底蘊,把早已遺忘的過往風華─蕾絲,用現代技術及創意藝術重新演繹,張建興不認為自己是「搞藝術的」,他只是想做出讓人看了驚喜、感動、舒服的產品。事實上,常民生活美學與態度即是一種藝術。

張建興領感來自東方工藝,這組青花瓷系列,把蕾絲表現出青花瓷器的光澤。(張建興提供)

下一步張建興要帶著水蕾絲走上國際,台灣向瑞典、荷蘭設計之都看齊,我們雖微小,但若善於發覺特殊性與故事性,台灣也可以是設計之島、文創之島。

張建興給想走上創作之路的夥伴建議,「要有興趣、熱情做支撐,雖然我是環境所逼,倘若沒興趣,到最後還是沒法維持下去,做出的作品也不會有感動力。」

責任編輯:杜文卿

品牌

Alace水蕾絲

定位

首飾、禮品類,具人文藝術蒐藏價值。

特色

獨家商品、全球唯一

「硬化蕾絲」是一種創新,把台灣傳統的刺繡蕾絲加上傳統漆器工藝,兩種傳統藝術結合,融合出新創新,變出一種全新的元素、基材。

商品

系列首飾、客製化商品

未來還要開發髮飾、燈飾等作品。

通路

實體店面1

創意市集34

寄售、櫃位67

資源

文化相關補助,其他。

參展

紐約、東京禮品展、香港珠寶展等。

終極目標

國際全球性藝術品牌:想到蕾絲首飾就想到台灣的水蕾絲。

創作理念與靈感

張建興一開始從油畫中觀察到,刺繡蕾絲交織紋路不太規律平整,觸感就像映象派油畫的風格」,油畫筆觸有立體感,他的創作也能把蕾絲立體化,於是,他設計出「莫內花園手環」,就像把油畫穿戴在身上一樣獨特。(作品:莫內花園 手鐲錶)

後來,張建興逐漸發展出一系列主題創作,如:台灣三部曲、青花瓷、巴黎鐵塔等系列。現在,他創作走入理念傳達,如:對極度國家主義的省思以及繁華退去後,返璞歸真的詮釋等,作品富含人文思維,值得玩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