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國防報告書列共軍遠海長訓次數和航線圖

人氣: 4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12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中華民國國防部12月26日公布2017年國防報告書,其中將共軍機艦從2016年8月到今年11月底遠海長訓的30次列出,並畫出每次的航線圖。報告書序言提到,共軍多次擾台,對台海安全已構成極大的威脅。

台灣國防部每兩年公布一次國防報告書,今年的報告是民進黨執政、總統蔡英文上任後的第一本國防報告書。全書分為戰略環境、國防整備、國防自主、國防治理、榮耀國軍等5篇,以及安全情勢、國防挑戰、國軍使命、戰力發展、國防科技、國防民生、施政成效、夥伴關係、軍民同心和人才傳承等10章節,向大眾闡述國家國防政策。

國防部長馮世寬在報告書序言說,面對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國軍必須以前瞻的視野,調整防衛作戰構想及建軍備戰策略。今年國防部提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並在「漢光33號演習」驗證,認真檢討及擬定發展不對稱戰力的思維,以具體務實的行動,嚇阻中共軍事冒進。

台國防報告書 列共軍去年8月至今擾台次數
中華民國國防部12月26日公布2017年國防報告書。(國防部官網報告書截圖)

美國是台灣安全的支持力量

國防部強調,從1950年美軍協防台灣,至1979年《台灣關係法》之制定與實施,美國一直是台灣安全的支持力量,也是台海穩定的重要支柱。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及持續對台軍售,是台海兩岸維持和平現狀的關鍵因素之一。國防部說,台灣將持續服膺民主、自由、和平的普世價值,與美國、日本等世界民主社群國家共同合作,發揮民主軟實力,實現區域的永久和平與繁榮。

對於台灣地緣的戰略價值,報告書中提到,台灣位居南海、東海、西太平洋之中心位置,處於亞太海上交通線要衝,地緣戰略重要性無可取代,美、日「印太戰略觀」提出後,更凸顯台灣地緣政治的影響力。中共軍力擴張及投射能力不斷延伸,為確保周邊國際海、空域航行安全,中華民國具動態監控、早期預警的能力,藉優越的戰略地位與價值,成為區域不可或缺的安全夥伴。

書中第八章在「夥伴關係」的第一章,首度介紹台美軍事合作,台美雙方以《台灣關係法》作為雙邊關係的準據,美國持續供售台灣所需的防禦性武器,確保我方維持足夠防衛能力,並建立全方位軍事交流管道。部隊層級交流協訓、觀摩操演、整體戰力評估、高階會談雙邊互動等,在質與量上均有實質進展,象徵美國對台灣具體的支持與安全承諾, 印證台美軍誼堅實而穩固。

美國國會參議院及眾議院友台議員一向重視台灣國防安全及台美安全合作,每年均組團來台訪問,並於審議次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期間,提出友台條文或議案,表達對台灣的堅定支持。

台灣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每年也於休會期間組團赴美,與美國國會議員及行政部門交流互動。這些來自雙方國會支持國防的強勁力量,持續驅動台美安全合作關係更形緊密。

中共軍事威脅是台灣安全的挑戰

國防部強調,台灣最大的安全挑戰來自中共的軍事威脅;2017年中共編列國防預算10,443.97億元人民幣(約1,573億美元),較2016年增加683.27億元人民幣,約占中國大陸GDP比重1.32%。中共19大後,共軍續按既定規劃,擴大攻台作戰想定及演練。

報告書中提到,國軍以創新不對稱的思維建構聯合戰力,使敵人陷入多重困境,嚇阻敵人不可輕啟戰端,但如果敵人執意進犯,國軍會以「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的用兵理念,實施重層攔截和火力打擊,阻敵人登島進犯。這是官方首度公開證實將國軍過去「灘岸決勝」的戰術概念,轉變為「戰力防護、濱海決勝、灘岸殲敵」。

台國防報告書 列共軍去年8月至今擾台次數
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12月26日在記者會中大力讚許國防報告書的深度、廣度及透明度。(國防部軍聞社)

「中華民國在國防事務的透明度上,我們是遠遠地領先共軍」,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所長馬振坤特別將國防報告書與中共的國防白皮書相互比較,認為國軍在國防施政透明度上遠遠超越共軍,全國民眾也更容易了解國軍建軍備戰成果,與中華民國在亞太及印太區域的角色定位。#

責任編輯:林琮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