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談台灣生存之道 專家:宣揚傳統深化民主

邵玉銘表示 台灣用正體字、是正統 「在文化上是老大」 兩岸統一不必急 只待中國民主化 然中共是阻礙民主化最大關鍵

代宣布解嚴的邵玉銘表示,政治民主化一定要「玩真的」,兩黨政策可以不同,但老是搞統獨會不利於台灣深化民主。圖為106年(2017年)雙十國慶總統府。 (陳柏州/大紀元)
人氣: 78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郭曜榮台灣台北報導)曾親口代故總統蔣經國宣布解除戒嚴的前新聞局長邵玉銘12日表示,解嚴讓國際認為台灣是亞洲的新興民主國家,這對中華民國的國際印象正面影響非常大。他強調,台灣未來的生存之道,一是政治民主化一定要玩真的,二是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他坦言,中國共產黨是阻礙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最大關鍵。

蔣經國解嚴 真心實踐民主

1月13日適逢故總統蔣經國逝世30周年,邵玉銘出席活動受訪時回憶,當初蔣經國在解嚴前跟時任行政院長的李煥表示,「台灣人對我們已經夠好了,否則早就要革命了」,從這點上,他認為,固然民進黨的成立給解嚴帶來很大壓力,但蔣對民主是真心地實踐。

他回憶,自己1987年4月底到職行政院新聞局,擔任局長四年半的任期中,從未有任何長官給予指示要求解嚴要留分寸,「不要玩太真」,或是有一些防備的配套措施。後來包括報紙、雜誌、電影、電視和音樂就全面開放,因此他認為,蔣經國推動政治民主化的決心是100%。

前新聞局長邵玉銘表示,兩岸關係一定要化解,但化解不等於投降。(郭曜榮/大紀元)

藍綠惡鬥壞形象 團結才有力

台灣解嚴後在國際上給人的印象,從右翼的軍事獨裁政權,轉變為政治民主化的政府。邵玉銘提到,國際對台灣非常稱讚,尤其是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全世界全面譴責中共,相形之下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的政體,當時雖然韓國也在政治民主化,但台灣街頭示威沒有流血,也沒有發生軍事政變,這對中華民國的國際形象影響非常正面。

對於台灣如何深化民主,並把民主優勢繼續發揚光大,邵玉銘表示,台灣藍綠惡鬥、國會打架的現況會打壞台方的國際形象,希望台灣內部團結,重視恩怨的化解。他引述美國前總統林肯的名言說,「一幢房子若分裂為二,必然站立不住(A house divided against itself cannot stand)」,團結的台灣才有利於發展兩岸關係。

邵玉銘談到,兩岸關係一定要化解,但化解不等於投降。他以自己與前中共國台辦副主任唐樹備會面為例,對方向他提出強硬的反台獨言論,他除了制止對方的發言外,並向唐樹備表示,自己是東北人,志向不是只留在台灣,「我說中國是你的也是我的,我還要跟你逐鹿中原呢!」對方聽了嚇一大跳,從此再也不跟他談這件事情。

代宣布解嚴的邵玉銘表示,政治民主化一定要「玩真的」,兩黨政策可以不同,但老是搞統獨會不利於台灣深化民主。圖為106年(2017年)雙十國慶大會。(陳柏州/大紀元)

勿聚焦統獨 不利民主深化

邵玉銘指出,台灣的生存之道有兩點,首先是比對岸更加發揚中華傳統文化,「文化是納百川而成大海,去中國化只會把台灣變小」,台灣用正體字、是正統,「台灣在文化上是老大,比你(中共)優秀」。其次是政治民主化一定要「玩真的」,兩黨政策可以不同,但不要老是搞統獨,此舉除了讓對岸緊張之外,也不利於台灣深化民主。

「能不能統一要看時間,看兩岸的改變。」邵玉銘表示,是否統一應留待時間的檢驗,「還沒準備好不必急」,他希望時間拖得越久越好,等中國大陸有走向自由、民主的跡象時,「那時兩岸願意統一就統一,不願意就不統一」。

台灣解嚴,前新聞局長邵玉銘提到,國際對台灣非常稱讚,台灣街頭示威沒有流血,也沒有發生軍事政變,這對國際形象影響非常正面。 (中央社資料照)

他強調,兩岸統一的前提是「民主、自由、均富」,貧富不能很懸殊,但要達到該目標,「這個時間沒人知道」。他坦言,中國共產黨是阻礙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最大關鍵,台灣解嚴前也是一黨專政,花了38年才解除,「大陸說要多少年我不敢講」。

不過,他期盼未來蔣經國道路能在中國大陸實現,「我希望大陸能走這條路,這也是台灣對中國大陸的最大貢獻」。◇#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