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蔣經國逝世30年 柯文哲:他順應潮流有貢獻

人氣: 16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1月13日訊】1月13日是中華民國故總統蔣經國逝世30週年。台北市長柯文哲12日說,台灣民主路雖紛擾,但當年蔣經國順應潮流,所做的努力是有貢獻的。

蔣經國逝世30週年,前總統馬英九13日清晨前往桃園市大溪區頭寮謁靈,沒有發表談話。國民黨主席吳敦義12日也帶領黨內幹部至頭寮陵寢獻花、鞠躬,向蔣經國致敬。

柯文哲12日出席《破局-揭密!蔣經國晚年權力佈局改變的內幕》新書發表會致詞時說,蔣經國在晚年啟動民主改革、解除戒嚴,允許反對黨成立,開放大陸探親,開啟兩岸交流、解除報禁,並公開宣示「我在台灣住了40年,已經是台灣人」。柯文哲表示,解嚴30年來,台灣在民主自由發展路上,儘管過程紛紛擾擾,但總是朝向正面前進,證明蔣經國當年順應潮流所做的努力是有貢獻的。

柯文哲表示,蔣經國在台灣政壇呼風喚雨近40年,有人欣賞蔣經國的操守,推崇他親民愛民,建設台灣的魄力,稱讚是台灣民主的舵手,但也有人質疑他是獨裁統治、整肅政敵,在國內外壓迫下被迫開放民主,「為何在去世這麼多年後,蔣經國仍受不少人的懷念,是我們對台灣過去的歷史認識不足,或是我們當前的政治出了什麼問題?這是一個值得反省的問題。」

柯文哲說,必須承認台灣對於蔣經國統治的那段歷史,遺忘多於記憶,懷舊多於認識,忽視多於檢討。面對歷史,在對錯之間如果能經由資訊公開、真相檢討、理性對話,重新面對走過的歷史,若有不好的地方避免再犯,好的地方繼續發揚光大,才是面對歷史的態度。

柯文哲說,每個人看法或許不一樣,他主張在理性基礎上務實,希望大家真誠講出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了解彼此、反省與改進。回顧台灣民主發展,在威權結構浮沉,在時代潮流契機下翻轉,經過很多人的犧牲奮鬥,爭取一定程度民主自由,未來仍須改革。

「台灣是一個移民社會」,柯文哲表示,無論先來或後到,這裡是共同生活的國度,也許有不同的過去,但現在生活在一起,不一定要贊同對方的想法,但可以透過對話化解歧見,找出團結前進的道路。

責任編輯:鍾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