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娘家心聲:願女兒嫁過去能像自己疼愛女婿一樣被照顧

作者:口罩男

我太太從小就是由阿嬤帶大,從平時跟她的談話之中不難發現,她跟阿嬤的感情非常深厚,好幾次半夜聊到阿嬤時,她都會情不自禁地掉下眼淚。

記得第一次跟太太回娘家時,阿嬤根本把我當成「貴賓」在接待。

一開門就看到阿嬤,站在門口迎接並拿好拖鞋給我,後面的茶水、水果、甜湯,跟冷氣吹到飽更不用說。

(後來從太太嘴巴得知,阿嬤是很節省的人,平常再熱也不開冷氣的,我去的時候算是個特例。)

晚上吃飯時,滿桌的山珍海味,我心想:「整桌人數不到五人,真的吃得完這十人份的菜餚嗎?」

吃飯的過程中,阿嫲不只幫我夾了一次菜,幾乎是每道菜都幫我夾了好幾輪過,第一次吃飯吃到不用自己夾菜的 ,就是在太太家吃的。

吃完晚飯後,我一個人坐在客廳,吃著切好的水果,看著太太小時候的相本,心情格外愜意,從沒想到,住在太太娘家,竟然可以這麼舒服自在。

正看著太太小時候的相片偷笑時,阿嬤突然走過來說:「阿翔,有吃飽嗎?」

我一瞬間有種回到家中的熟悉感,因為,我母親也是這樣叫我。

「有啊,阿嬤你不要再忙了,我吃好飽,你快過來休息。 」我連忙起身攙扶著她。

「沒有忙啦,對你很不好意思,家裡沒什麼好東西又簡陋,希望你不要棄嫌。」阿嬤一直很不好意思地對我點頭道歉。

「阿嬤,真的很好了,今天讓妳費心了!」我也跟著點頭起來,只是道歉我換成道謝。

阿嬤知道我在看太太小時候的照片,貼心地一張張幫我解說:「這張啊,是阿妹(我太太的稱呼)剛出生的時候在家裡拍的。這張啊,是她第一次去動物園的時候。這張啊……」

 

講著講著,阿嬤突然握著我的手說:「阿翔,阿妹比較憨慢,以後還請你多多擔待。」

「她命不好,爸爸很小就離開她,媽媽又忙著工作疏於照顧,很多人情世故、眉眉角角,她都不懂也不會。」

「是阿嬤憨慢不會教,把她寵壞了;是阿嬤不對,但還是希望你跟你媽媽能多多擔待照顧她一點。該教得要教,該磨得要磨,她還年輕可以吃點苦。但如果可以,不要讓她太委屈了,好嗎?」

「阿嬤家裡窮,給不起什麼貴重的東西讓阿妹帶過去,是阿嬤對不起她,但阿嬤真的給你拜託拜託,希望你能多疼她一點。如果你不疼,阿嬤假使不在了,就沒人疼她了。」

阿嬤說到傷心處,眼睛也跟著泛紅了。

我的眼淚也跟著在眼眶轉了兩圈,勉強地笑了一下,握緊阿嬤的手說:「阿嬤,妳放心啦,我比她大很多,我不僅會疼她,還會把她當作寶貝女兒一樣秀命命(疼愛)的。妳放心把她交給我吧,我不會讓她吃苦,也不會讓她受委屈的。」

阿嬤這才開心地擦乾眼淚,笑了出來。

娘家人往往對女婿都很好,是因為希望女兒嫁過去的時候,親家公婆能像自己疼愛女婿一樣地照顧媳婦,畢竟女兒嫁出去後,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必須自己承受。

身為娘家的父母,看不到也幫不上忙,有時候真的覺得很無力,只能試圖對女婿好一點,甚至百般奉承女婿,這也是希望能喚醒親家的同理心,讓他們也能善待好自己的女兒。

但可惜的是,即便做得再多,媳婦在婆家,大多還是被當成外人或是幫傭居多。

女婿、媳婦兩種命。

有句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順眼」,但「婆婆看兒媳,總是不對眼」,簡單的兩句話,也代表了兩者在身分跟生活上的差別。

 

「如果你不疼,假使我們不在了,就沒人疼她了。」

「她可以吃苦,但如果可以,別讓她太委屈了,好嗎?」

這兩句話是一個心疼自己孫女即將出嫁的阿嬤,發自內心的真實告白,我想也是許多家中有女兒的父母想對未來女婿跟親家說的話,將心比心一點,女婿是半子,媳婦怎麼是外人呢?

我對你的兒子不差,能不能也對我的女兒好一點呢?

責任編輯: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