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這位農民將一雙兒女培養進了全國名牌大學 其秘訣太棒了

作者:李耘

中國大陸有位農民小時候因家窮沒念過書,沒什麼文化教育孩子,但他又不能由著孩子瞎混,就想出一個辦法,讓孩子反過來教他。這樣,他成功地將女兒、兒子送進了全國名牌大學。

據媒體報導,這位父親每天等孩子放學回家,他就讓孩子把學校老師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孩子做作業,他自己也跟著在旁邊讀讀孩子的課本,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去問老師。

這樣一來,孩子既當學生又當「老師」,學習的勁頭就甭提多大了!哪怕是別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熱火朝天,他家的孩子也不為所動,就這樣孩子的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大學……

這位家長的作法其實包含了五個方面的祕訣,給人很大啟發。

啟發一:讓孩子翻身「當」老師 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的最佳境界是不管什麼情況,有沒有利益的誘惑,都能自發地主動地學習,自覺把學習當成自己生命中一種必不可少的事情,在學習中獲得愉悅的享受,有成就感。所以,讓孩子「當」老師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形成一種習慣。

這樣,孩子自然就多學了一些知識,有所進步,從獲得知識當中,得到很大的滿足和成就感,培養出學習的熱忱和動力。並且,孩子還能挖掘學習潛力,取得他真正應有的學習水平。

啟發二:讓孩子得到賞識

孩子通過給父親講學,一方面鞏固了知識要點,另一方面獲得了信心和動力,從父親那兒得到了種被重視的感覺。

賞識是教育的真諦,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當孩子取得成績時,他內心充滿自豪和信心,這時他們特別需要有人來分擔快樂,分享成功。所以,父母找準時機,創設情景,恰當地賞識孩子,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忱。

啟發三:增強孩子的自理與獨立能力

農民父親由於自身知識的局限性,無法輔導孩子學習。表面上看是件壞事,但換個角度看也是件好事。

因為父親知識的局限性,兒女們只能靠自己去獨立思考,去找方法解決學習上的難題。或許孩子會因此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卻無形中培養了孩子自理和獨立能力。

啟發四:傾聽孩子的聲音並真誠地作出反應

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某一特定時期家長的態度,很可能影響到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和處理問題的習慣,應對不當就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傾聽吸收孩子的意見,體會孩子的需求,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至關重要也不能掉以輕心的。這位農民家長的辦法,很自然地將傾聽孩子的聲音,融進了他們的學習成長過程中。

啟發五:放下架子 跟孩子「好好說話」

有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和孩子平等交流的重要性,他們說話或做事時,很容易不自覺地自帶「高高在上」的腔調。孩子在這種環境中很容易「發展」成叛逆性格,從而厭學。而這位農民家長的辦法恰好是放下了架子,能跟孩子「好好說話」,和孩子成功交流。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