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創造非凡始於拒絕平庸

記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創辦人皮特•貝克(Peter Beck)

皮特.貝克的火箭實驗室研發的17米長電子火箭Electron由9臺盧瑟福(Rutherford)發動機推力升空。(NBR提供)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8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辛鴻新西蘭報導)2006年,來自南島小城市Invercargill、從未進過大學校門的年輕人皮特.貝克(Peter Beck)心中燃起了發射火箭的強烈願望。
12年後,貝克當年的創想成為現實。由他同時兼任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技術總監的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於2018年3月4 日宣布, 第一顆用於商業用途的衛星將於2018年4月20日到5月3日時段在東海岸瑪希亞半島(Mahia Peninsula)發射基地首發。

現年40歲的貝克在2006年成立火箭實驗室的初衷是消除太空商業壁壘, 他發現全球的太空發射一直處於一種瓶頸狀態,沿用傳統的美國發射衛星的模式造價太高。為了使空間成為商業蓬勃發展的地方,必須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以可承受的成本為小型衛星提供專用服務,以及能夠定期進入太空的發射頻率。

火箭實驗室生產的電子火箭Electron升空時的重量達到12頓,最高可承載225公斤的有效載荷。 由9臺盧瑟福(Rutherford)發動機所產生的推力足以使其從靜止狀態加速升空。在1分鐘內將竄升至10,600多米的高空, 8分鐘後,電子火箭即可到達距地球約500公里高空的軌道,8.5分鐘後,有效載荷將與運載火箭分離。

自2018年1月份火箭實驗室試發成功以後,訂單相繼而來, 據新西蘭國家商業週刊介紹,火箭實驗室的訂單至少已經排到兩年以後。貝克表示, 火箭實驗室一旦開始進入商業運作以後, 可以在未來的兩年中每月發射一次衛星,或者全年50次的全負荷運作。而2017年全球發射衛星總數是87顆, 其中美國22顆。

成為本次火箭實驗室首位客戶的是船舶跟蹤公司Spire Global, 後者利用衛星網路追蹤氣象狀況和船隻定位。火箭實驗室將本次發射命名為「商業時刻」(It’s Business Time),顯然是受新西蘭經典喜劇二重唱Flight of the Conchords所啟發。貝克的低成本發射衛星的夢想也實現了, 火箭實驗室宣布本次為Spire Global的首發衛星的收費低於500萬美元。

火箭實驗室為其將於4月20日首發衛星命名為商業時刻(It is business time)。(NBR提供)

貝克表示本次發射代表著向快速響應空間的轉變。他們一直希望建立一個全球最有能力頻繁發射的運載工具和發射場地,而且正在以創記錄的時間實現這一目標。

火箭實驗室從創立開始便獲得了多位來自新西蘭和國際投資家的支持。

貝克的早期工作生涯先是在Fisher&Paykel做過製作工具的學徒工, 後來他進入新西蘭政府所屬的工業研究有限公司IRL(Industrial Research Ltd)參與了高溫超導體的生產研發。 在 IRL位於Parnell的辦公室, 他結識了新西蘭The Warehouse的創辦人和慈善家史蒂芬.廷德爾(Stephen Tindall),後者資助過許多初期創業者, 也是貝克的首位投資人。

2009年, 火箭實驗室成為南半球首家私人擁有的太空技術公司, 這一年,他們成功發射了一顆命名為Atea 1的火箭,雖然這顆火箭看起來也不過像一個大尺寸的煙火。 但他們的創新引擎和燃油處理技術吸引了美國的注意, 火箭實驗室繼而獲得了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機構(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合約。

2013年,皮特.貝克(Peter Beck)來到加州, 向美國的風險投資家們宣布,將創辦一家全球最成功的航天公司, 把火箭發射技術應用到普通的商業民用中。來自一個從未生產火箭的國度,在全球科技人才頂尖雲集的硅谷,貝克卻宣稱要做最大的全球商業衛星運載生意,聽起來是一件何等讓人難以置信的事。

去硅谷的時候,他給自己定下三個星期的計劃,「要麼帶著支票回來, 要麼打道回府」。幸運的是,貝克堅持的「低成本發射衛星, 有效的利用太空資源」的願景及其商業計劃打動了世界5大太空科技投資公司之一考斯拉風險投資公司(Khosla Ventures)。 後者的具體投資數額雖然從來沒有對外公開過, 但貝克在次年將公司的註冊地址從新西蘭換到了美國,公司總部也設置在洛杉磯的亨廷頓海濱(Huntington Beach)。

更多的投資接種而來, 包括美國太空、國防和安全技術公司Lockheed Martin,老牌風險投資公司Bessemer Ventures, 新西蘭政府的Callaghan Innovation注入了1千5百萬的3年研發資金, Khosla和Tindall後來又繼續投入更多的資金。

《國家商業評論》透露,截止2017年, 火箭實驗室共獲得來自各方的私募投資達到10億美元。強大的資金後盾,使得火箭實驗室在奧克蘭機場附近的研發中心和美國總部的僱員達到200人, 目前網上還正在招聘47個空缺職位。

沒有獲得過任何大學學位的貝克,是這樣描述自己的成功之路:「我們面對的現實是: 如果你安於平庸就不能創造非凡。」

火箭實驗室創辦人 皮特.貝克(Peter Beck)。(NBR提供)

責任編輯:易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