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深耕「海牛蚵田」文化 大葉大學記錄無形資產

大葉大學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 (大葉大學提供)

人氣: 70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8年08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謝五男台灣彰化報導)大葉大學深耕「海牛蚵田」無形文化資產:創新休閒農漁業價值」計畫,榮獲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獎助,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李靖惠帶領學生走進芳苑,以攝影機記錄芳苑的人文與自然。不只是看到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海牛耕蚵田文化,透過影視專業實踐社會關懷,讓更多人共同關心文化與生態。

大葉大學傳播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主任、本身是導演的李靖惠表示,很多同學從外地到彰化念大學,卻沒有機會深入認識彰化這塊土地。他們從去年開始,先帶學生到芳苑參訪,接著讓學生進行田野調查,尋找自己與地方的連結。學生在走訪的過程中,認識了在地文史工作者、鮮蚵達人、新住民等不同身分的居民,進而發掘當地特色,藉由師生的影視專業,紀錄下獨特的文化資產。

李靖惠說,學生作品涵蓋紀錄片、劇情片與空拍,呈顯芳苑的不同面貌。其中「自然非然」這部空拍作品,海岸邊一望無際的紅樹林、興建中的快速道路、緩緩前行的海牛,三者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對比中展現芳苑自然之美與人為環境的衝擊。他說,學生們在參與計畫的過程,不只是看到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海牛耕蚵田文化,也開始思考環境永續與現代發展的議題,透過影視專業實踐社會關懷,讓更多人共同關心文化與生態。學程與彰化縣文化局策略聯盟,未來學生拍攝的芳苑傳說系列,也將建構為「彰化故事館」數位平台,藉由無遠弗屆的網路,讓世界看見彰化之美。

計畫主持人也是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院長黃子坤指出,彰化縣芳苑鄉的海牛文化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並獲彰化縣文化局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去年畢業於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的王先涵,在李靖惠老師的指導下,歷時兩年到芳苑村蹲點拍攝,與同學共同完成刻畫海牛與蚵農的紀錄片「海海人生」,促成了大葉大學師生對 海牛文化的關注,因此才有「傳承『海牛耕蚵田』無形文化資產:創新休閒農漁業價值」計畫的誕生,這項計畫將集結跨系所的能量,帶領學生走出校園,為社區引 進資源,開創農漁業的文化觀光新價值。◇

責任編輯:尚琳

評論